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5 來源:互聯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正是活蹦亂跳的年紀,讓孩子能盡情地撒歡,就要給他選一雙好鞋。很多媽媽充滿疑惑,一雙好鞋的標準究竟是什么?不同年齡段又要注意些啥?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對59批次童鞋產品進行檢驗,發現17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28.8%。
重點檢驗了剝離強度、外底耐磨性能、幫帶拉出強度或幫帶拔出力、外底硬度、鋼勾心縱向剛度、鋼勾心硬度、鋼勾心長度下限值、鋼勾心彎曲性能、圍條與鞋幫粘附強度、物理機械安全性能、物理安全性能、皮革和毛皮中的六價鉻、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甲醛、重金屬總量(砷、鉛、鎘)、可萃取的重金屬(鉛、鎘、砷)、富馬酸二甲酯、橡膠部件中的N-亞硝基胺、鄰苯二甲酸酯、pH值、含氯酚(***、2,3,5,6-四氯苯酚)等21個項目。
不合格項目涉及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總量(砷、鉛、鎘)、外底耐磨性能等。
兒童選鞋4原則
01尺碼:鞋必須是適腳的。
大小要合適,以鞋室比足趾長出1.25厘米為佳。鞋子過大,會影響孩子走路的正常步態。鞋子太小,會影響孩子腳部肌肉和韌帶的發育,腳趾受擠壓,還容易發生畸形。
02材質:質地面料,柔軟性要好。
鞋襯盡量選擇舒適、柔軟的棉布織品;鞋底***是選擇彈性好、減震性高、防滑和耐磨性能優良的材料,如牛筋底,因為它能夠吸收地面對足部的震蕩;同時還要考慮到透氣性的問題,避免出現悶腳的情況。
03鞋身:選擇鞋身較堅硬的鞋子。
***有比較堅硬后跟杯,幫助控制后足外翻,同時配有足弓承托功能的鞋墊及不同前足圍度,可以為不同腳形提供舒適的發育環境。
04鞋跟:可適當補高。
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穿上有鞋跟的鞋會使上身前傾,臀部凸出,全身重量負荷不在全足,而前腳掌及腳趾也受擠壓容易變形,不利于腳部的正常生長發育。如有足跟不著地或長短腿的孩子,可以在足墊的足跟部分適當補高。
不同年齡段選鞋有什么差異
乳兒期(1個月至1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發育和生長速度比較快,腳部骨骼形態沒有形成,穿鞋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建議家長別給孩子穿鞋,夏天光著腳丫,天涼穿襪子即可。
幼兒期(1至3歲):由于孩子學步時每天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且自身雙腿的肌力不足,所以要盡量選擇輕便一些的鞋子。幼兒期的孩子走路不穩,鞋底太滑容易摔跤,過于防滑的鞋子又太抓地,不利于行走。因此,選擇鞋子時應注意鞋底的摩擦力,選擇防滑性能適中的鞋子。
需要注意的是,鞋子幫面材料透氣性要好,后幫盡量包裹住腳踝部位以保護腳腕。另外,鞋子的跖趾關節易于彎曲。
學齡前期(3至7歲):應選擇鞋底后跟和幫面較堅硬的鞋子,鞋底跖趾關節要易于彎曲,滿足鞋子的合腳性,幫面和鞋底材料要滿足舒適性和透氣性的要求。因為孩子的踝關節不穩定,比較容易出現跟腱內外移,選擇后幫相對高和硬一些的鞋子,一是起到支撐和穩定踝關節的作用,二是后足的骨骼可以垂直生長,使肌肉骨骼的形態形成正常的對位對線。如有長短腿的孩子,后足的足墊應有補高,需選擇相對高幫的鞋子,否則走路時足跟會跑出來,穿不住。
學齡期和青春期(6、7歲以后):這兩個年齡段的兒童骨骼各部位發育已經成熟完善,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消費觀,有了自己的喜好,在買鞋時也比較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F在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成人鞋的設計理念引入到童鞋和少年鞋的設計中,使童鞋成年化。例如,給女孩設計模仿成人穿著的高跟鞋,穿高跟鞋前腳掌受力過重,會導致腳部變形,建議家長不要給未成年人選擇高跟鞋之類與腳型不合的鞋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