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從節流到轉型,鞋廠老板苦苦支撐;從減負到拉訂單,政府部門頻施援手
6月28日,吳桂春接到向陽鞋廠老板楊象仰的電話:“老吳,你今年還來廠里上班嗎?”
這通電話比往年晚了將近半年。往年元宵節一過,吳桂春就會收拾行李準備回鞋廠開工了,今年被疫情阻隔在老家湖北,遲遲沒有接到開工的電話,只好計劃回東莞退掉出租屋后返鄉。
彼時,楊象仰還不知道,因為在東莞圖書館的一則留言,吳桂春已幸運找到了新的工作。
在吳桂春引發全網關注的那則留言中,他寫道“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他原來工作的鞋廠倒閉了嗎?疫情期間遭遇了哪些沖擊?帶著疑問,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跟蹤到他此前工作的向陽鞋廠。
面對記者的來意,老板楊象仰一方面笑稱“鞋廠還沒倒閉”,另一方面為近五個月沒有新訂單的現實愁眉苦臉,“前段時間剛好接到一筆訂單,我就趕緊一個接一個電話叫工人回來上班。”
停工、壓單
“老板何時能開工?”
楊象仰正經歷從業十年來*漫長的“假期”:從一月下旬到六月下旬,五個月的時間里他的鞋廠只開工了十幾天,這讓他有點焦躁不安。
在春節放假前,他手里還壓著七八千對的訂單。他原本計劃,節后回來開足馬力把這些訂單先消化掉,等到四月份天氣轉熱,一年中的訂單旺季就要到了。
可如今別說新訂單,積壓的訂單也按下了暫停鍵,“目前已經取消了兩三千對的單,有些單已經做好的,客人說暫停,也不敢做了。”
向陽鞋廠是一家專做休閑男鞋的外貿加工廠,在這一行,大多數外貿單沒有定金,要船只發運后才會打款。楊象仰告訴記者,如今鞋廠無工可開,之前做好的鞋子運不出去,貨款貸款都是壓力,每個月還有一萬多的租金、水電費固定支出,“天天睜開眼就想著這個事情,沒干活比干活還累。”
從溫州到東莞十年,他早已把家安在了東莞,兩個孩子在這里上學,年邁的父母親也在鞋廠幫忙,一家六口的日常費用幾乎全指望鞋廠。沒有訂單的時候,他也如常到廠里坐一坐,關注外貿公司有沒有新訂單,或者和其他的鞋廠老板交流一下對市場的看法。
“今年大家都相當難過。”在向陽鞋廠所在的東莞南城長生水工業區,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家類似的鞋廠,在采訪中,楊象仰反復感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的正常生產計劃,“疫情國內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做外貿的是看完全場。”
過去幾個月,不斷有工人從老家打電話過來:“老板,今年什么時候開工?”
“我也沒辦法確定。”他覺得很抱歉,這些都是跟著他好些年的老工人,雖然沒有簽固定勞動合同,但每年大家都自覺過來上班,人員變動不算很大,“今年這個情況,大家都沒有事做,只能放假。”
來自四川的郭江一直在向陽鞋廠工作,孩子上學,老婆生病,一家人指望著他的打工收入。為了節省路費,他今年沒回家過年,但鞋廠一直沒開工,他不得不一邊打零工一邊觀望,“和去年相比,零工機會也不多。我去埋過水管,**工錢250塊錢,但以前能給到300塊錢。”
前段時間,楊象仰接到了一筆訂單,去年蒙古國的客戶要求追加生產三四千對鞋子。那天,他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咧嘴笑著給工人們一個個打電話,請他們回廠上班,“正常有三十幾個工人,現在回來了二十來個。”
向陽鞋廠逐步恢復生產
節流、轉型
企業紛紛謀“自救”
楊象仰計算過,這筆訂單*多能撐到7月20日,之后如果再沒有新訂單,工廠又要暫時停工休息,“為了節約成本,廠里的管理崗都撤了一半,質檢的工作都是我們夫妻倆頂上。”
他不是沒有想過尋找別的出路——
開辟新外貿訂單?作為一家外貿加工廠,他并不直接與外國客人接觸,而是通過外貿公司接單,“外貿公司都沒開門,沒什么辦法可想。”
外單轉化為內單?他和做內單的同行接觸過,外貿的鞋樣和內單不一樣,“外貿的鞋頭稍微翹一點,生產線要重新改造,改造還要有適應期,再說內單今年也不好做。”
四月初,有朋友游說他一起生產口罩,他投入一百萬買入生產設備后,發現口罩出口的相關資質辦不下來,“這批機器差不多是*貴的時候買入的,全砸手里了。”
“老實說,資金鏈壓力很大。”他說,目前工人拿的都是計件工資,鞋廠的人力成本已經壓縮到*低。
和楊象仰一樣,鑫達鞋業的老板老黃也面臨著訂單斷崖的危機。
“我們廠就剩兩個人了。”他坦承,如今鞋廠訂單減少,需要的工人也少,老板干脆變成員工,再另外招了一個臨時工,時薪13到15塊錢,“大的訂單不敢接,小的訂單又必須要人手。”
每天早上八點,老黃都會**個回到廠里準備鞋材。和周邊大門緊閉的廠相比,鑫達鞋業是長生水工業區里為數不多還堅持每天開門的廠。在他看來,這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要用小訂單保持工廠運作,一方面還要想辦法處理積壓的貨物。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生產一雙鞋,大概有7%—8%的利潤,現在行情差,有的訂單打8.5折來收貨,鞋廠反而要虧損7%—8%。但鞋廠需要通過少量的訂單維護客戶,他說,“不然以后會接不到生意。”
在東莞,不管是暫時停產、開源節流還是轉型升級,大大小小的廠都在想辦法“自救”。
做建筑材料的老郭有意放緩了工廠的生產進度。他告訴記者,疫情讓工地施工進度慢了下來,建材的毛利也從20%降到13%,但他的訂單還能維持,“沒有生意時,我允許底下的人去私下跑單,我的原則是‘有能力你就上’。”
做塑料包裝的張先生則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其企業出口占比由以往的7成降至2成不到。如今他瞄準了國內餐飲外賣市場,積*“轉戰”生產塑料飯盒,“下半年訂單結構將由國外過半變為國內市場為主。”
減負、直播
政府也來幫幫忙
訂單違約、出口受阻、客戶流失、成本增加……疫情下多數鞋廠面臨的難題,*終大多指向資金鏈壓力。
長生水工業區幾個工廠的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工廠現在的出口訂單只能再撐幾個月,如果情況一直沒有改變,工廠就會面臨無訂單可做的狀況。
面對此種情況,該怎么辦?疫情下眾多“向陽鞋廠”的命運牽動著政府的神經。
“企業有活力,就業才能有保障。”東莞市人社局副局長吳柏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以來,東莞已為企業減免社保費110億元,為16.3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5.32億元,得到了企業高度認可。接下來,中小微企業社保減免政策將會延續到年底,將為企業多減負96億元。
吳柏安說,今年東莞市人社局還搭建了就業用工對接平臺,推廣共享員工模式,“目前在‘共享員工’信息平臺,企業發布超過了2500個崗位對接需求。”
在減負之外,政府各部門也在積*為企業尋找更多“突圍”的可能。
6月,被稱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次以網上辦展的形式舉行。東莞市商務局專門組織了10場培訓,包括展品信息上傳、如何制作企業視頻和直播間等,幫助企業有效利用廣交會平臺搶抓訂單。
此外,東莞還聯合阿里巴巴、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舉辦“品質東莞線上綻放”啟動活動,借助“電商+直播”新模式,支持東莞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數據顯示,僅5月份,東莞共有20個鎮街(園區)的1745家企業參與各大電商平臺的直播活動,累計觀看人數達2515萬人次,推動線上線下成交接近2億元。
羊城晚報記者還留意到,在今年的東莞市政府報告中,“保企業”“穩外貿”占據了較大篇幅,包括狠抓“穩外貿 20 條”落實,著力穩定企業資金鏈、產業鏈和供應鏈,開拓多元化市場等。
“東莞是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一方面,東莞要給企業創造條件,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東莞要給予固定資產占比較多的企業一定的金融優惠,讓它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流動資金,“這樣即使企業一時沒有訂單,也能撐下去。”
他進一步指出,在疫情情況下,東莞提出R&D(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投入占比提高至2.8%,顯示出東莞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決心,“東莞在疫情時期提升內功,磨刀不誤砍柴工,等到形勢好轉,東莞的企業會迎來發展機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