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檢網】人民幣貶值的好處實質上被外商給拿走了,中國紡織企業(yè)還是享受不到任何好處,仍需要埋頭苦干,掙著那微薄的血汗錢。
????????多年以來,棉紡行業(yè)有個誤導投資者的偽命題,大意是: 貨幣貶值有利于下游紡織服裝業(yè)出口,會帶動出口訂單量增大,繼而增加棉花和棉紗的使用量。隨著需求預期的提升,棉花和棉紗的價格將上漲,從而使整個產業(yè)鏈欣欣向榮。這劑“迷魂湯”確實灌暈了很多學院派的腦袋。筆者卻認為,放眼當下,已然不是這么一回事。
????????除了紡織成品端利潤難以提升外,進口原料端也是雪上加霜,進口棉紗付匯成本要大大增加。目前,紡織企業(yè)采取隨用隨買的策略,庫存貨并不多,多數訂單還在清關和海上,人民幣匯率貶值令企業(yè)采購成本上升,令行業(yè)利潤進一步收斂,從而變相削弱對棉花、棉紗的需求量,不利于其價格走高。
????????上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在事先沒有任何警示的情況下,突然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000個基點,至6.2298,幅度之深不僅創(chuàng)下年人民幣官方與市場匯率并軌以來的單日跌幅,同時也使人民幣匯率跌至2013年4月25日來新低。一石激起千層浪。貨幣主動性貶值通常被傳統經濟學家視為改善一國出口行業(yè)的“救命稻草”。
????????“人民幣貶值有利于提高紡織服裝出口價格?呵呵!其實你想多了。”這是國內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yè)負責人在與筆者的交談中說的一句原話。中國的紡織品定位在中低端層級,跟別的國家競爭只有價格優(yōu)勢而沒有其他核心技術優(yōu)勢,因此長久以來,國內的紡織行業(yè)不但利潤*低,而且還成了“血汗工廠”的代名詞。
????????據了解,這家企業(yè)在上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后沒幾天,便接到外商發(fā)來的郵件,要求下一批訂單降價2%,不同意的話就將訂單給越南、老撾、柬埔寨等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企業(yè)只能被迫接受外商的要求。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缺失技術優(yōu)勢,單靠價格比拼的背景下,我們只能在‘沒有,只有更低’的惡性循環(huán)中殘喘。”上述紡織企業(yè)負責人發(fā)出感嘆。
????????這種一夜之間的突然貶值看似在短期內對棉花、棉紗的報價有支撐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實則對出口商沒有任何好處,即使有所謂的好處,也是曇花一現。因為一個單靠簡單模仿而忽視產品研發(fā),只有廉價勞動力和初級資源的產業(yè),是難以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利潤回報的。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