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日前,由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蘇州大學、鑫源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生態蠶絲被的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2013年度“紡織之光”科學技術二等獎,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大大縮短了項目的完成時間。
生態蠶絲被的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和產業化對國內蠶絲被行業的科學健康發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該項目對機制絲綿進行生態技術研究,開發出生態蠶絲被的新品種,生產優質蠶絲被供應市場,實現蠶繭資源深加工,對發展桑蠶業具有現實的促進作用。
規模猛增高端不高
據項目帶頭人蘇州大學教授邢鐵玲介紹,蠶絲被是我國傳統的絲綢產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蠶絲被以輕柔、舒適、保暖性優良,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而深受國內消費者青睞。目前全國蠶絲被年產量已達500萬條以上,蠶絲被生產已由手工作坊式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生態紡織品方向發展,在繭絲綢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蠶絲被的優點是重量輕、纖維長、保暖透氣性好。同時,蠶絲被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溫性。蠶絲被具有“纖維皇后”的美譽,含有纖維中的“絲容積空隙”天冷時能降低熱傳導率,保暖性勝過皮、棉,天熱時又能排出多余的熱量,使被內溫度保持舒適。
但是,目前機制絲綿生產工藝存在一些問題:機制絲綿的蓬松度與柔軟性比手工絲綿有所降低;機制絲綿脫膠殘留堿液,由于絲綿片疊堆精練袋中,用水沖洗不易將絲纖維表面的殘留堿液去除,使機制絲綿pH值不符合生態紡織品標準的要求;此外,絲綿生產廠脫膠廢水雖經污水處理,但大量絲膠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且市場上缺少功能性蠶絲被品種。
系列難題迎刃而解
“項目針對機制絲綿的生產狀況及缺少功能性蠶絲被品種的問題,發明了高彈性膨化絲綿被的生產方法,研制了絲綿片自動精練裝備,實現了絲綿的生態加工;研發了制綿熱水循環系統、智能負壓風機通風系統及水簾降溫系統,從機制絲綿脫膠廢水中回收提純絲膠,化廢為寶,實現了絲綿加工過程的節能減排;開發了多功能生態蠶絲被,豐富了蠶絲被的品種。”邢鐵玲談道。
據悉,“生態蠶絲被的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成功攻克了蠶絲被生產過程中蠶絲膨化、彈力拉伸、生態功能化整理、蠶絲移位變形等系列難題,創新了絲綿高彈膨化加工技術等,形成了高彈性膨化絲綿被的生產方法、一種可水洗絲綿被的防水后整理方法、一種彩色絲綿被及其制備方法等4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了從原料選擇、加工設備、加工環境、加工過程完整產業鏈的節能減排、生態環保和綠色健康。
強強聯合各司其職
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地處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利用海安栽桑養蠶的優勢,以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建成的全國繭絲綢行業的國家桑蠶繭絲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技術支撐,與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就“生態蠶絲被的研發及其產業化”專題展開了深入而持久的產學研用合作。
針對“生態蠶絲被的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在由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蘇州大學、鑫源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產學研用攻關團隊中,依托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先進的縫制、織造、繡花、制綿、制被設備,發揮蘇州大學蠶桑研究所的研究優勢,在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等方面與南通那芙爾服飾有限公司及鑫源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合作。
“三方各司其職在絲綢面料、繭絲綢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蠶桑綜合利用等領域開展積*科研攻關,通過校企合作大大縮短了項目的完成時間。”邢鐵玲說。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