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張辛欣)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呼之欲出的"中國制造2025"會有哪些亮點?制造業如何搶抓新機遇?記者連線工信部及行業專家,解析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的新信號。
“中國制造2025”什么面紗大揭秘
1、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中國制造發展到今天面臨勞動力上升等諸多挑戰,但制造業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仍舉足輕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中國制造將依靠什么搶占制高點?答案離不開智能制造。
會議提出,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創造二字離不開技術提升,智能牽引。"我們還不是制造業強國,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工信部部長苗圩說,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工信部調查顯示,智能制造使目前很多工業企業減少了研發的周期,提高了設計的效率,也降低了研發成本。在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中,生產線上數控裝備比重達30%,近五年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
"比如通過智能系統汽車把人從駕駛的位置上解放出來等,都是未來發展方向。"苗圩說。
他透露,工信部正在參與關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研究,通過大約三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地區和行業做試點和示范探索,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2、用互聯網"加起"傳統產業
"我們在謀劃工業4.0的時候,要全力打造工業3.0,同時,還要彌補工業2.0的欠賬。"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說。
打造智能制造,不僅是為了挖掘和拓寬經濟增長點,更是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新的活力。
會議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比如工業互聯網,工業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整體競爭力,就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是"互聯網+"早實現的行業之一。"苗圩說。
據估算,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苗圩說,要把互聯網引導工業企業、工業行業中去。"搭建好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框架,就會為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不久前閉幕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紅豆集團的智慧服裝應用系統成為亮點。該系統利用手機將各地的銷售團隊、銷售終端、代理商連接起來,進行遠程管理與顧客流量數據分析,降低成本,也更好地感知顧客喜好。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以互聯網提升傳統產業效能是大勢所趨。
3、把創新貫穿制造業發展始終
會議特別提出堅持市場主導、改革創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進,務求重點突破,取得實效,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
不論智能制造也好,傳統產業升級也罷,把創新貫穿制造業發展始終,也就抓住了中國制造發展新引擎。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說,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中國產業結構中突出問題之一,推動"中國制造2025"核心的一點就是創新、再創新。
"過去我們主要著眼于一些大企業、規格化產品。鼓勵研發的政策終大部分落到大企業、大院所。"苗圩說,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有天然、內生的動力和活力,創新力*強。要高度重視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創意和創新,保護好發揮好市場主體的積*性。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國家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
蘇波認為,將加快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和創新鏈建設,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形成一個讓創新創業能夠活力迸發的社會環境。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