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在經歷10多年蓬勃發展后,中國紡織服裝業遇到嚴峻的考驗。香港經濟導報的報道說,可以預估貿易保護主義或卷土重來,一些有礙于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貿易壁壘將陸續浮出水面,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將被提上日程。此外,國外需求急劇萎縮,國內產能過剩,中國紡織行業的重新洗牌將無可避免。
中國紡織行業目前仍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外部需求仍然疲軟。繼IMF及世界銀行早前將今年全球經濟指針大幅度下修后,5月27日聯合國亦以全球金融危機加深為由,將今年全球經濟預測大幅下調至收縮2.6%,較其年初估計的負0.5%大幅降低。報告同時警告,目前在多個國家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可能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根據中國加入WTO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規定,紡織品特限措施于去年底到期,中歐、中美雙邊紡織品諒解備忘錄亦先后于2007年底及2008年底結束(從2005~2007年,中國有十類紡織品對歐盟出口的增幅被限制在8~12.5%;在2006年,有21類紡服品對美國出口的增幅被限制在10~15%,在2007年,被限制在12.5~16%,在2008年被限制在15~17%)。
預估在全球經濟形勢嚴峻背景下,今后一些有礙于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貿易壁壘將陸續浮出水面,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將被提上日程。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針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貿易保護不斷增多,企業出口面臨的貿易環境已不斷惡化。如從2008年12月1日起,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開始每兩周發布一次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的統計報告,對中國相關產品的進口進行監測。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局(CPSC)也要求自今年2月份起,所有出口到該國的紡織服裝必須執行新的安全規定,違規企業將被重罰1,500萬美元。同時,3月16日美國紡織服裝總會(NCTO)稱今年以來中國對其出口的紡織服裝激增,呼吁政府盡快采取監控措施。歐盟方面的情況也不讓人輕松,盡管跟進中國內地紡織品進口情況的雙邊監察制度,已于去年底結束,但有成員國已提出要對中國內地產品進口數字保持警覺。據報,歐洲紡織業在過去兩年喪失了35萬個職位,主因是歐洲紡織公司數目減少了5%,這或使保護主義重新抬頭。
去年上半年,受全球需求萎縮沖擊,在中國倒閉的1萬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絕大部份都是無牌、貼牌或定牌加工出口企業。即使此類企業在出口受挫后轉向內銷市場,同樣也面對著無品牌、無內銷經驗、無分銷渠道等障礙,加劇了企業的生存壓力。除此之外,盡管低廉的勞動成本使中國出口產品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但隨著亞洲周邊國家紡織服裝業的崛起,這種優勢正逐漸弱化;尤其是近幾年來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原材料、勞動成本及人民幣升值等,不但擠壓了生產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削弱中國出口紡織服裝的競爭優勢。
報道說,國外需求急劇萎縮,國內產能過剩,紡織行業的重新洗牌將無可避免。在此一背景下,優勝劣汰將加速進行,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無法生存。這將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轉型,原來可能需要三至五年才完成的事,現時將大大縮短。
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不同,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市化率提高及人口數量增長等因素,紡織服飾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從衣著類消費來看,盡管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7.5公斤增長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30~40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家用紡織品來看,隨著新居數量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每戶平均都有10~20公斤的家紡消費量。尤其在中國廣大農村,目前紡織服裝消費量依然還很低。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紡織服裝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中國時尚內衣節》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