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
首屆“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本著“匯聚學術智慧,推動紡織創新”的目的,將邀請全球的紡織科研專家學者和科技型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紡織業發展問題。年會將以“材料科學與現代紡織”為主題,分別設置纖維材料、復合材料及技術紡織品、現代紡織加工技術三個分會場,召開新科研成果與高新技術孵化論壇,并舉行學術頒獎典禮。
紡織原料將成未來關注焦點
原料問題越來越成為紡織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近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總部啟動的“70億人行動倡議”會議上宣布,全球人口將在今年10月31日達到70億。據聯合國的預測,全球人口可能持續暴增,至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4億。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糧食問題成為全球首要關注焦點后,全球棉田面積將會大幅度縮減,勢必加大對紡織業的影響。另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估算,至2050年,全球石油天然氣資源將面臨枯竭,全球紡織行業將面對原料資源不足的難題,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制約,必將給未來紡織業發展帶來*大變數。那么今后的紡織業發展方向是什么呢?
對于在資源有限、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紡織業出路何在的問題,姚穆院士表示要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是要向原料用量少、附加值高的產品方向發展。**是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主要將替代****的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其次是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要向高端和中高端方向發展。
二是天然纖維則要向鹽堿地、荒灘、山坡地等發展,不與糧食爭地,搞新品種。如近來在云南找到的木本種的山地海島棉,可生長在1100米的山坡上,每年開三次花結三次桃。包括毛、麻、絲等,都要開發新的品種。
生物質纖維將成替代原料
在天然纖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作為替代資源的化學纖維將會有*大的發展,但怎樣的化學纖維才是化纖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呢?中國化纖工程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是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向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近十年來,我國化纖工業進步迅速,目前已占到世界化纖產量的2/3。在常規、大眾產品方面已做到,但在高品質、高性能纖維方面距國外還有一定差距。今后,在常規產品如滌綸長絲、短纖等方面還要繼續提高質量,滿足市場在功能化等方面的更高需要。
談到未來化纖行業發展趨勢,蔣士成認為,生物質纖維材料將成為替代化工原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現在中國工程院正在做的課題就是關于生物質纖維產業化和工程化的戰略研究。此外,可循環、可再生、可降解的紡織纖維也是未來發展方向,有些企業和高校已經在研發,部分正在產業化。再有就是功能性纖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提出要做超仿棉,使纖維在功能上接近棉,甚至是超過棉,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間要達到800萬噸的超仿棉生產目標。“現在我國滌綸行業已有2500萬噸的產能。如果有1/3能做到超仿真、超仿棉,這個意義就非常大了。”蔣士成表示。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