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近一兩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掀起了一場“去庫存”運動。但依舊不斷攀升的庫存仍然使得
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紡織服裝業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的上市公司有50家,庫存合計約570億元。相比2011年,上述50家公司合計533.73億元的庫存增加36.09億元,同比增長6.76%。商場、專賣店等賣場打折促銷的活動也是不絕于耳,而各大賣場的促銷讓利活動也是各大服裝品牌在高庫存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斷尾求生”體現。
紡織庫存
50家紡織服裝企業庫存高達570億元,讓我國服裝行業處于舉步維艱的地步。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表示,目前,庫存是限制服裝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大部分服裝庫存以較低折扣售出,跌價幅度較大。事實上,紡織服裝行業高庫存的問題也是由來已久,突出的是運動服裝高庫存較為明顯。媒體報道稱,361度、李寧等六大運動服裝品牌在2012年庫存合計高達33.27億元。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012年前三季度產品存貨2569.66億元,而根據中國服裝協會計算,2011年,我國服裝內小額達1.4萬億元,2012年預計將達到1.7萬億元。“高庫存不僅引發了服裝企業資金鏈危機,還阻礙了服裝產品的更新速度,同時,使企業盈利水平嚴重下滑。”熊曉坤告訴記者。
那么,服裝高庫存是如何形成的呢?熊曉坤說,這些庫存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服裝企業前期擴張較盲目,市場中出現了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近幾年,我國經濟走勢低迷,服裝市場需求量大幅縮減造成的。
如何去庫存是運動服裝品牌和其他服裝品牌的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終還是要落實到如何解決高庫存,在“消化”服裝高庫存中會面臨哪些難題?中創國發咨詢 (北京)有限公司**研究員張澄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服裝企業的去庫存要面臨一個消費周期的問題,因為服裝是一種流行類產品,瞬息萬變的流行風尚會改變消費者的審美取向。尤其是主打時尚的一些服裝品牌,當季服裝賣不出去,其消費價值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面對這種現象只能靠大量的打折促銷、甚至虧本銷售,而這些行為對企業的品牌形象是存在傷害的。
“打折促銷仍將是服裝企業去庫存的主流手段,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對于品牌企業來講,若能保證一二線城市的新品供應,而將舊品打折促銷的“任務”下沉至三四線城市新開店面以及電商渠道,或許能夠減少去庫存對品牌價值的傷害程度。”張澄宇說。
熊曉坤也表示,消化庫存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企業應該把握市場需求,適當降低產量,使市場供求逐漸達到平衡;其次,需要重塑品牌形象,消化庫存階段,各大服裝企業紛紛采取價格戰術,這雖是直接、有效的去庫存途徑,然而同時也將企業的品牌價值受挫;后,拓展銷售渠道,網購已經成為消費者日益青睞的購物方式,布局線上營銷也是不錯的舉措。后,張澄宇還表示,服裝企業的高庫存危機只是我國很多行業過去幾年過熱發展導致庫存高的一個縮影。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家紡企業發展任重道遠》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