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國內國際經濟看淡,家紡企業短期暫不會出現“倒閉潮”,但做得好不好卻有云泥之別,企業要想健康長壽,不僅要盯“土豪”,更要抓住“白領”和專業人士。8月中旬,全國規模*大的家紡展會“2014(秋)深圳國際家紡布藝暨家居裝飾博覽會”結束,主辦方廣東省家紡行業協會會長黃錦權對廣東乃至全國家紡趨勢作出總結和預測。
家紡趨勢:智能化家紡 遮陽窗飾看好 年輕人當道
黃錦權介紹,從本屆家紡展,可以發現幾個趨勢。一是智能化。有人以為家紡智能化就是裝個電動窗簾這樣的小打小鬧。黃錦權指出這種理解有誤,舉辦這個展覽,正是要提高老百姓對智能化的認知,“家居智能化,絕不是一個遙控器那么簡單,而是大數據時代的趨勢:根據住宅主人的要求,收集室內外環境的數據,集成室內空調、燈具、窗簾開合幅度和方向的自動調節、自動形成*舒適的光線、溫度、濕度等室內小氣候環境。”
今年的智能化在技術上也有了明顯改進,**是電機變小,其次是沒有噪音,還有就是弱電智能控制技術。他預測,今后傳統布藝窗簾都會變成智能化窗簾。
二是遮陽窗飾。據了解,歐美國家的遮陽窗飾產品家庭覆蓋率達50%,中國臺灣也有30%,而中國大陸目前只有10%,發展前景很大。實際上,中國單個的遮陽窗飾企業規模實力,甚至比布藝企業還大,技術上也比較成熟,跟得上國際的發展潮流,“今年舉辦首屆遮陽窗飾展,就是因為時機已到。”遮陽窗飾除了應用在賓館、寫字樓等樓堂館所,還可以安進客廳、廚房、衛生間、臥室等家居空間。從展會效果來看,首屆遮陽窗飾展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是“創二代”順利接班、8090成功概率大。一批80后、90后的新生代創業者參展,產品有很大的突破。黃錦權分析,這些企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創二代”,就是父母親是**代創業者,如今到了退休年齡,子女接班,這種“創二代”約占六成;另一種是80、90后的“創一代”,約占四成。他認為,中國家紡行業市場巨大,創業的門檻不算太高,加上年輕人對時尚很敏感,對藝術有自己的理解,在營銷上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成功的概率較大。從目前來看,“創二代”正在順利接班,自己創業的也都上了軌道。
行業前瞻:短期不會現“倒閉潮”活好必須差異化
在經濟大環境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家紡行業會不會出現“倒閉潮”?黃錦權認為“目前不會”,以2013年為例:在家紡企業中,保持10%以上高增長的約占10%-20%,增長速度持平占60%-70%,還有約15%出現負增長,但在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這些負增長企業還能維持運作,一旦大環境轉好,便能迎來轉機。中國市場足夠大,不同層次的需求足夠多,企業有很大的回旋空間,但國內家紡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洗牌不可避免,而洗牌更多的是兼并、重組、轉型升級,與“倒閉潮”不是一個概念。
相比全國,廣東企業的效益居高。根據統計,全國家紡企業的平均凈利率是6%,廣東高于10%,富安娜、摩力克、志達、源志誠、金華等“單項**”,凈利率達到15%以上。
家紡企業如何才能長命健康?黃錦權表示,對于中高端品牌,以前賺的大多是“土豪”的錢,現在則轉變成賺金領、白領的錢,未來中高端品牌的發展趨勢更加個性化、時尚化、有品味。此外,還要學習差異化和品牌化經營,避免產品同質化,一定不能放松品牌建設。定位中低端市場的企業,可以考慮向成品化電商發展,80、90后的消費者習慣網購,未來大眾化消費的家紡窗飾產品,在網購領域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幾年歐美經濟形勢不佳,一些原先只做外銷的企業開始嘗試內銷,黃錦權認為“要謹慎”:從外銷到內銷,產品、需求、展示方式、經營模式完全不同,外銷企業是生產型企業,只要照著訂貨人給的圖案去生產就行,可能一張訂單就是幾萬米;而做內銷,企業必須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產品配套性、系列性要強,要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產品和營銷模式的調整,另外零售商要求散剪進貨,今天五米,明天六米,外銷企業很難適應。當然,也有一些外銷企業決心大,投入多,在深圳家紡展中取得內銷市場的突破。
家紡企業普遍遭遇“仿版”難題,黃錦權認為國家在法律上對“版權”保護還比較弱,“企業侵犯知識產權的代價太低,如一個企業仿了別人的版,即使原創企業打贏了官司,侵權費也只有一萬幾千元,而侵權企業通過仿版獲得的利潤也許達到數十萬元。”而廣東省家紡協會一直對版權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版權處,為企業的版權維護提供有力協助。
評廣東家紡:棄量保質 **潮流
中國家紡行業協會估算,全國家紡企業去年總產值約1萬億元,其中廣東約800億,產值排名在江蘇、浙江等省市之后,約占全國的8%。廣東曾是中國現代家紡行業的發源地,也曾是產值方面的“老大”,為何現在排名“退步”?
黃錦權表示,排名靠后一方面與廣東省的經濟結構調整有關,一是消耗資源多、占地多、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型企業在廣東不被鼓勵發展;二是廣東遠離紡織原材料產地,在家紡原材料方面沒有優勢;三是廣東改革開放得早,人工、能源、稅收等成本上升較早、較快,廣東未能形成家紡產業集群,而江浙一帶利用這十幾年時間形成了規模大、產能高的產業集群。但這也倒逼廣東企業更早地走上了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形成大批以產品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服務為核心優勢的“啞鈴型”企業,形成品牌集群優勢。
黃錦權指出,廣東的家紡企業在全國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詞,“廣東家紡行業想在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就一定得做好研發、營銷和品牌建設,否則就沒法生存。一些企業研發成本可占總成本的30%,居全國之首,雖然在生產規模比不上江浙一帶,但廣東仍處在**行業潮流的地位。”
黃錦權舉例,廣東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