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21
冬奧會結束了,但冬奧會的傳說卻一直在江湖上傳唱,比如:1天要睡10個小時的谷愛凌。其實很多運動員都有在保持10個小時的睡眠習慣。
比如: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說自己三秒睡不著就算失眠;短跑名將蘇炳添數年來也保持著十點關機睡覺的習慣…
還有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高亭宇,奪金后說道:“*近失眠,才睡了八九個小時”。在沒有比賽的時候他每天要睡10~12個小時。他說,“之所以愛睡覺,是因為身體非常疲憊,充分休息才能更快恢復。
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每天睡覺長達10~12個小時。他曾經表示:“我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打盹,這聽起來很奇怪,而且在比賽日我會打更多的盹。”他認為,沒有什么比睡眠更重要了。他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良好睡眠習慣。「睡覺是你能找到的*好的恢復方式。」詹姆斯說。
不少運動員都是睡眠高手,睡眠是他們的成功秘訣之一,那么我們作為普通人,怎樣才能像這些運動員一樣擁有好的睡眠?
其實,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很多人多少都會出現失眠、晚睡這樣睡眠質量不高的問題,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中顯示,有高達 40.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對普通人來說:成人的睡眠時間要保證7~8小時,兒童需9個小時。如果連續三天晚上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人容易緊張、焦慮、易怒,還容易引發上呼吸道、胃腸道等問題。
所以為了弄明白睡覺這個問題,但**我們需要先弄清楚關于睡眠的幾個知識。
在睡著情況下,我們的大腦狀態分成了幾個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周期,每一個周期大約持續1個半到2個小時,晚上一個完整的睡眠大約有4-6個周期。
按照腦電變化的不同特點,
分為N1期、N2期和N3期。
N1、N2期指淺睡眠,
N3期指深度睡眠,
也稱慢波睡眠。
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大腦先從清醒階段**進入N1期,隨后進入N2期。這個階段大腦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力喪失,全身肌張力降低,幾乎無眼球運動。
N1期占到總睡眠時間到3-5%,
N2期占到45%-55%。
而深度睡眠就是睡眠的“黃金階段”,
時間平均占到整個睡眠周期的15%-20%。
深度睡眠是我們睡眠階段*重要的一環,它可以幫我們緩解疲勞、恢復精力體力、生長發育、增強記憶、維持重要的生理功能等。
另外還有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期,也稱為REMs。大約發生在入睡一個半小時后,這個階段看起來人在熟睡,肌肉松弛,感覺減退,反射消失,但是眼球會快速轉動,我們做的很多天馬行空的夢主要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后就是睡眠潛伏期,
這個很好理解,
就是你從躺下到睡著的這個過程。
去年5月份首都體育學院發表了一篇文獻,對國內外10項隨機實驗進行分析,確認運動干預對睡眠障礙是否有改善作用,實驗包括了670 名研究對象,其中:195 名男性,453 名女性,年齡范圍為 40~66 歲,干預的運動形式包括慢跑、騎行臺、瑜伽、太*拳、抗阻運動等等。
分析不同的運動形式對的總睡眠時間(TST)、睡眠潛伏期(SOL)、睡眠效率(SE)、入睡后覺醒時長(WASO)、各睡眠周期時長和比例等的影響。
結果表明,運動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總睡眠時間,提高睡眠效率,縮短睡眠潛伏期,能縮短入睡后覺醒時長,同時的 N1和N2期睡眠比例具有減少趨勢,而N3深度睡眠期比例有提高的趨勢。
按照運動形式細分的話,有氧運動比身心運動縮短總睡眠時間的效果更顯著,但身心運動比有氧運動減少入睡后覺醒時長的效果更好(身心運動指的就是瑜伽、太*這一類項目)。
按照運動時間來看,單次維持45-60分鐘的運動,對于縮短總睡眠時長還入睡后覺醒時長的效果*好。
按照運動周期來看,連續運動12-48周在縮短睡眠潛伏期的趨勢*顯著,連續運動12-16周能有效縮短入睡后覺醒時長。
同時運動干預可以改善各個睡眠階段的比例,一方面是定期運動干預可顯著調節人體晝夜節律,增加了人體內部時鐘與環境時鐘的匹配度,有助于恢復生物鐘的“睡眠—覺醒”周期以及我們的睡眠結構。
簡而言之,如果你想通過運動來改善你的睡眠狀態,*有效的選擇就是維持12周以上、每周3-4次,每次45-60分鐘的規律有氧運動。
*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運動的時間段,不能距離睡覺時間太近,否則大腦過于興奮反而也會影響我們入睡的速度,建議在睡前2-3小時完成當日的運動目標,讓精神狀態放松下來,以便我們能夠更好的入睡。
如果覺得這些很繁瑣,那再推薦3種促進睡眠的運動:工作間隙的“碎片化”運動,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抻抻腿伸伸腰或者干脆來套工間操。
還可以每天睡前做3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選擇慢跑、游泳或者廣場舞等等,此外,睡前瑜伽、呼吸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