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17
“鞠躬強國”日本又出事了...
根據日媒13日報道,全球糖果巨頭瑪氏集團的日本公司近日宣布,旗下巧克力“士力架”因混入玻璃片,將召回301萬塊產品,包括保質期到2023年1月8日和2月5日的“士力架花生單個裝”“士力架180g裝”“士力架迷你裝”,以及保質期到2023年1月8日的“白士力架”。
該公司稱,有顧客表示食用商品后牙齒脫落,調查后發現,竟有1塊長約7毫米的玻璃片混入其中,因此決定回收同一生產線所產出的商品。
其實,早在2016年2月份,美國瑪氏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在德國出售的士力架巧克力產品中發現塑料片”,可能會導致食用者窒息,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相關產品。
不過瑪氏中國公司發聲明表示,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國市場。據悉,召回涉及55個國家。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波及,包括德國、英國和荷蘭,但瑪氏總部所在地美國則沒有受到影響。
跳脫出孰是孰非的范疇,小檢依然只看食品安全問題本身。其實正常進行質量管理和食品安全體系管理的食品工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很難出現這種問題。
檢測報告以及*終風險是以產成品報告為準的,而食品安全常見的有3種異物管理,物理性、生物性、化學性。
物理性比較好理解,生物性多數就是微生物、細菌、霉菌,化學包括常見的農藥殘留、甚至生產線機器上沾染的機油。
有時候生物性會伴隨化學性,例如金黃色葡萄桿菌存在的同時也會產生毒素。而針對這三種異物管理一般比較常見的是原材料檢驗、半成品篩檢、工藝控制、線上質檢、產成品檢驗。
而7mm大小的玻璃是**能夠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物理性污染,更匪夷所思的是,這個東西大概率是不能存在于它的原材料中的,可以說是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但是事情發生了就要考慮這個玩意存在的環節和內容的可能性,其中大顆粒狀的只有花生,其他的材料在之前不是粉狀就是液體,根據花生的破碎程度,基本可知這個玻璃片的大小應該也在花生的大小,這也符合事故描述的特性,出貨要過篩沒查出來,所以異物混入是其一。
這種工藝你百度一下也不會查到很詳細的,也不清楚步驟,所以不確定是否沒有別的預處理,不排除有人為的嫌疑。
*后,這個東西的流程和產線應當是經過品牌方指定和確認的,這種非勻質化固體產品*終都是至少要過一次x射線檢測的,而玻璃、石頭這種異物也不可能成功通過x射線。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大概知道:要么原材料供方采購、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有碎玻璃混入,要么士力架工廠有人加的,并且士力架代工廠出廠沒有經過x射線篩查。
小檢個人憑經驗,覺得第1種可能性略大,因為沒人閑的在生產線往里加玻璃,而促使士力架工廠沒有進行花生篩選的*大可能性是:花生*有可能已經是半成品。
也就是打好真空包裝的、沒有花生皮、開包直接加入機器的那種,這樣*容易疏忽,同樣是過于信任供方,而不是進購原皮花生先篩選,再離心過篩,經過一系列加工*后倒入攪拌機的。
當然,以上是通過合理推測食品安全可能存在薄弱環節的地方,因為并不了解工藝,目前也無法獲取更多信息,但有一個可以明確,這個士力架生產可能沒有尾篩,也就是出廠合規性篩查,具體到士力架產品上就是沒用x射線過一遍。
如果是人為,24小時內就能鎖定嫌疑人,如果沒有尾篩,那么品牌方確實應該考慮加一個,如果有但是沒做,那就存在嚴重的管理漏洞,產品出廠必須有放行人簽字,廠里的食品安全審查制度形同虛設的話,那就更讓人難以置信了。
所以我們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先看后續新聞怎么發展,再看是檢測問題還是人為故意。更請眾多食品企業嚴把質量光,保證消費者吃到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安全、放心。
在未來,能讓消費者感到放心的企業才能漂亮的活下去。
以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