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23 來源:互聯網
對于企業來說,在產品注冊或備案前明確檢測項目不僅可以提高產品注冊/備案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漏項影響備案,多項增加成本。不少企業遇到過因為漏檢了某個項目,被要求補充檢驗,延誤產品的上市。
企業如何精準定位檢測項目?**要明確,產品檢測項目與產品的類別、成分、來源有關。根據產品的用途將化妝品分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和特殊用途化妝品。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根據使用部位來分類的,包括:發用類、護膚品、彩妝品、指(趾)甲用品、芳香品。而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根據使用功能分類的,包括:育發類、健美/美乳類、染發類、燙發類、防曬類、除臭類、祛斑類(含美白)、脫毛類。
根據產品的來源將化妝品分為進口化妝品和國產化妝品。因此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進口特殊用途化妝品、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
產品類別、來源不一樣的化妝品,檢測項目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對于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2014年藥監局發布《關于調整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有關事宜的通告(第10號)》中提到參照《關于印發化妝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風險物質風險評估指南的通知》(國食藥監許〔2010〕339號)要求對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當風險評估結果能夠充分確認產品安全性的,可免予除產品的相關毒理學試驗。
因此,目前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一般僅需檢測微生物學和理化項目,外加風險評估報告,而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除了微生物學和理化項目,毒理學項目也是必做的。
再比如,發用類化妝品中駐留類和即洗類的檢測項目也是不同,護膚產品中潔面、眼霜、面霜的檢測項目也是不同的。除此以外,化妝品中原料成分還可能帶入有毒有害的物質,因此需要增加檢測項目。例如,產品在使用了防腐劑苯氧乙醇時,常會檢測苯酚和二噁烷的含量。
在產品檢測時,由于原料帶入的風險物質如果不能有效識別,就會漏掉應檢項目,而補做項目時需要重新走一遍檢測流程,貽誤產品上市時間。化妝品的成分復雜,有的產品原料高達近60種,其中一些原料可能會帶入一些風險物質,比如常用的防腐劑苯氧乙醇。
工業生產苯氧乙醇的方法通常是采用苯酚和環氧乙烷在乙酸鈉或氫氧化鈉催化下縮合,經過精餾過程,得到成品苯氧乙醇。在生產過程中,用到原料環氧乙烷和苯酚,環氧乙烷發生聚合有可能導致生成副產物二噁烷,以及有可能殘留微量苯酚。二噁烷對皮膚、眼部和呼吸系統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對肝、腎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急性中毒時可能導致死亡。長期接觸苯酚會對血液造成*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神經衰弱綜合征。
二噁烷與苯酚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中屬于禁用成分,因此我國對苯氧乙醇的含量做出了嚴格限制:*大允許使用濃度為1.0%。化妝品風險物質分析需要具備化妝品工藝知識、化學知識和毒理學知識等,需要專業人士來完成。為了規避項目漏檢問題,企業可以致電當地藥監局進行咨詢,或者與專業檢測機構進行合作。
目前,隨著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宣貫,生產企業日益注重產品質量安全。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檢測不合格的比例逐步降低,偶見面膜微生物超標、洗發水α-羥基酸添加量超標,跟之前相比重金屬超標已經很少見。在特殊用途化妝品檢測中常見不合格的產品,比如染發產品中染發劑超標,防曬產品防曬劑超標,祛斑產品激素超標。有的企業盲目追求功效,導致限用成分添加過量,導致備案/注冊失敗。
備案檢測時一般需要做三大檢測,微生物檢測、理化指標檢測、毒理指標檢測。如果成分比較特別,需要加上風險物質檢測。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