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31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學生時代上過實驗課的你們,大多都用過帶有橡膠頭的膠帽滴管。只要輕輕一捏上頭的膠帽,底下容器內的液體就會被吸入滴管之中,松開就又流回去。這種方式也可以稱之為移液,不過實在是太粗略了,根本無法控制液體的吸取量,不符合科學研究對精確性的要求。
于是乎,有人從吸管中汲取了靈感,想到用吸管喝飲料那樣的方式來進行移液操作。科研人員開始使用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含在嘴里,另一端直接伸入液體中。只要盯著刻度,想吸多少就吸多少,確實精準了很多。不過,實驗室里用到的液體,能是什么善茬嗎?運氣好的,可能吸到一些無害的物質,頂多跑幾趟廁所。運氣差的,直接吸進有毒物質,整個人都不好了。確實如此,根據調查發現,截至1915年,約有40%的實驗室感染事件都是因為用嘴移液導致的。以至于直到今天,一些實驗室安全操作制度以及考試都會再三叮囑,禁止用嘴移液。不過,這也架不住某些實驗人員仍然喜歡偷偷用嘴,比如某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國家。
談到這里,想必讀者已經能明白,為什么有人說移液器改變科學世界,保護科研工作者了。但是,這項偉大的發明其實并沒有很悠久的歷史,進入實驗室也不過五六十年。移液器*早出現于1956年,由德國生理化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Heinrich Schnitger 發明。他設計的這種微量移液器已具備現代微量移液器所要求必備的所有特征。在后續的工作當中,他還研究出了體積小于1毫升的色譜樣品,并將自己的移液器發明發布為專利。1958年,他與德國Eppendorf公司合作,后者推出了按鈕式微量移液器,成為世界上**家生產微量移液器的公司。Eppendorf公司在移液器的商業化道路上取得成功,開發出了由聚乙烯和聚丙烯制成的可互換移液器吸頭。今天,這家Eppendorf公司依然活躍在實驗室儀器領域,他們的移液器、自動移液系統在全球以及中國市場占據著重要地位。
當Eppendorf公司不斷鉆研和改進移液器的同時,芬蘭的Labsystem公司發明了多道固定量程移液器,大大提高了移液操作的效率,從而加入了移液器市場的戰局。如今,Labsystem公司已經成為“收購狂魔”賽默飛世爾科技的子公司,在多道移液器市場的銷售額依然常年穩居**。在中國市場中,芬蘭雷勃移液器的占有率也非常高,在各大實驗室中很常見。另外,幾乎是在同一時期,也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法國Gilson公司也推出了**支單道可調量程移液器 Pipetman,摘得“世界**槍”的美譽。Pipetman移液器憑借精確度高、準確度高、穩定耐用等優勢,在全球市場風生水起,甚至一度牢牢占據**的寶座。
從60年代末出現雛形,到70年代遍地開花,再到現在邁向自動化,移液器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除了上面提到的品牌之外,丹麥CAPP、美國RAININ等廠商也逐步研發出了自己的移液器產品,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反觀國產品牌,大多以仿制進口產品為主,雖然物美價廉,但是因為缺少自主技術而沒有話語權。部分國內廠商甚至打著進口品牌,用出自國內產地的移液器產品冒充。
未來,國內實驗室儀器市場還將更為龐大,移液器的需求量也并不會少。業內人士認為,用戶將更傾向于價格較低、精確度較高、功能更強大、更注重人性化的移液器產品。從核心結構的設計,到整體質量的保證,再到產品細節的把握,都需要儀器廠商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國產儀器廠商要抓緊機會,牢牢穩固自身高性價比的優勢,向著中高端移液器市場進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