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7-19
在6月30日,浙江省慶元縣市場監管局公示2022年第4期食品抽檢檢驗情況。本期檢出標稱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純牛奶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丙二醇。
這個事情小檢之前還寫過的,但今天小檢要帶大家去看到牛奶問題所隱藏的另一面。
新疆麥趣爾純牛奶不合格丙二醇雖屬于低毒類添加劑,但國標中允許使用丙二醇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兩類食品不包括純牛奶,所以此次案件性質為“超范圍添加”。
丙二醇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多用在生濕面制品和糕點,規范使用并不會危害健康。在生濕面制品和糕點中的用量限制分別為1.5克/公斤和3克/公斤。
據企查查顯示,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立足食品行業中高端領域,以乳制品制造和烘焙連鎖為核心業態,并輔以節日食品等產品的研發與加工。公司下屬子公司主要產品有“麥趣爾”乳制品系列、烘焙食品系列、速凍米面食品系列等400多個品種。
這牛奶中的丙二醇來自哪里?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時間要求新疆市場監管局對麥趣爾進行調查,經新疆市場監管局和昌吉市場監管局抽檢初步調查分析,麥趣爾純牛奶中檢出丙二醇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香精所致。
其消費市場受影響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快速給出反應。當日,股價跌停的麥趣爾還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在《關注函》中,深交所表示,要求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五大問題進行說明,于7月5日前將相關資料報送深交所相關部門并對外披露。
麥趣爾表示,公司的純牛奶業務占整體營業收入約50%,預計此事項在整改期間將對純牛奶業務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可能影響公司階段性經營業績。同時,如果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可能觸及到其他風險警示。
事實上在2020年,麥趣爾就曾因利潤虧損一度被冠上*ST的“帽子”。歷年財報顯示,2015年開始,麥趣爾的凈利潤便開始逐年下滑。2015年至2019年,麥趣爾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8億元、5.60億元、5.80億元、6.00億元、6.71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7124.98萬元、2811.24萬元、1881.81萬元、-1.55億元、-7088.33萬元。
2020年5月6日起,由于2018年至2019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深交所對麥趣爾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麥趣爾”變更為“*ST麥趣”。
2020年,麥趣爾的乳制品業務增長強勁,營收增幅達到82.7%;凈利潤為611萬元,成功扭虧為盈。至2021年12月,麥趣爾才成功摘帽。
面對“違禁添加”消費者態度內外有別
而牛奶下架后,麥趣爾淘寶、京東官方旗艦店已無涉事牛奶出售,只有奶啤、奶酪棒等產品。令人擔憂的是,國人會因為麥趣爾 " 丙二醇事件 ",進而將矛頭再一次指向國產乳制品。那么,影響的將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行業。民眾喪失對國內乳企的信心,將是行業不能承受之重。
國民對中國乳業的信任危機,恐怕要追溯到2008年震驚全國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當時受到牽連的除三鹿之外,還有國內幾大知名乳企。盡管麥趣爾事件與三鹿有本質區別,但對企業乃至行業的打擊,力度也著實不小。
事實上,“三鹿事件”以來,乳制品行業被嚴厲監管,高壓之下,乳制品相對安全。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 2021 年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2021 年我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為 99.87%;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合格率為 99.88%,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抽檢合格率為 ****,是 34 類抽檢食品中合格率*高的。
中國政府對乳品企業的監管是全球*嚴的,乳制品合格率安全水平位列中國食品行業之首。盡管如此,中國乳制品進口量卻持續增長。
這說一千道一萬,那還是“信任危機”,金融投資界有句話,叫:信心比黃金貴。但是要修復信心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需要身體力行,長此以往,日復一日扎扎實實做好。
希望今天這種“牛奶危機”,
日后能不復再現!
以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