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8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客運地面纜車的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營業性客運地面纜車。 本標準不適用于非營業性地面纜車以及碼頭、礦山、井下專業用途的通勤纜車。前言
本標準的3.1~3.5、3.6.1~3.6.7、3.7、3.8、4.1、4.2、4.3.1、4.3.2、第5章、第6章、7.1、7.2、7.4、7.5、7.6、8.1、8.2、8.5、8.6及附錄B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代替GB/T19402—2003《客運地面纜車技術規范》。本標準與GB/T19402—2003相比主要變化如下:———名稱由《客運地面纜車技術規范》改為《客運地面纜車安全要求》;———刪除了術語和定義(見2003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線路坡度差的允許值,由±18%修改為±20%(見3.1.2,2003年版的4.1.1);———增加了對法向加速度的要求(見3.1.5);———修改了界限范圍的要求(見3.2,2003年版的4.1.7);———修改了*大運行速度,由10m/s修改為12m/s(見3.4,2003年版的4.2.1);———增加了通過站房或進站時*大速度的要求(見3.4.3);———修改了車廂有效面積,由0.6+0.16×n 修改為0.6+0.20×n(見3.5,2003年版的4.3.1);———修改了線路計算和鋼絲繩計算時的有效載荷(見3.6.2,2003年版的5.1.1);———修改了動載荷系數,由1.2修改為1.3(見3.6.7,2003年版的5.1.5);———對風載荷進行了修改,由運行時風壓200Pa修改為0.25kN/m2,停運時風壓1200Pa修改為0.8kN/m2(見3.6.6.1,2003年版的5.1.4.1);———增加了對救援的要求(見3.7);———增加了對自動運行纜車的要求(見3.8);———修改了無*纏繞牽引索編接的要求(見4.1.3,2003年版的5.2.2)———修改了鋼絲繩抗拉安全系數,由6修改為5(見4.2.1,2003年版的5.2.3.1);———增加了計算*大工作拉力應計入的力值(見4.2.3);———增加了對站口導向輪直徑與繩徑比的要求(見4.2.5.6);———增加了鋼絲繩固定和連接的基本要求(見4.3.1);———增加了牽引索卷筒上的繩卡的有關規定(見4.3.3);———增加了澆注套筒的有關規定(見4.3.4);———增加了夾板繩卡的有關規定(見4.3.5);———增加了夾板繩卡滑動力計算方法(見附錄A);———增加了夾緊套筒的有關規定(見4.3.6);———修改了對鋼絲繩報廢的規定(見4.4,2003年版的5.2.3.3);———對驅動輪上力的傳遞增加了驗算慣性力的有關要求,修改了校核防滑力的方式(見5.3.4,2003年版的5.4.3);———增加了驅動輪許用摩擦系數的有關規定(見3.6.4.1);———增加了對制動器要求的有關規定(見5.6);———增加了對繩輪計算的有關要求(見5.7.2);———修改了不設平衡索的限制要求(見5.11,2003年版的6.6.1);———修改了張緊行程計算時鋼絲繩永久伸長值,由5‰修改為3‰(見5.11.4,2003年版的6.6.4.1);———增加了供電電源穩態電壓值、穩態頻率值的有關要求(見6.1.3);———增加了安裝維修開關有關要求(見6.1.8);———增加了安裝緊急停車按鈕有關要求(見6.1.9);———增加了主拖動裝置啟動的要求(見6.2.2);———增加了線路安全回路的電源電壓的要求(見6.4.2);———增加了延遲觸發緊急停車的要求(見6.4.3);———增加了兩站之間信號傳遞失靈時的要求(見6.5.3);———增加了測試的有關規定(見6.6);———增加了防雷擊的安全要求(見6.8.7、6.8.8);———增加了橋梁允許變形的規定(見7.3.7);———增加了橋梁及基礎設計工作壽命的規定(見7.1.3);———增加了橋梁及鋼結構進行疲勞計算的方法(見7.3.1);———增加了對運載工具進行計算的要求(見8.2.2、8.2.3);———修改了對碰撞力計算的要求(見8.2.1,2003年版的9.2.2);———增加了不裝設軌道制動器的有關規定(見8.6.1);———增加了不利載荷情況下校核穩定性的計算式(見8.2.5.1);———增加了軌道制動器檢驗的條款(見8.6.9);———修改了對軌道制動器自動作用的超速值,由30%修改為25%(見8.6.2,2003年版的9.5.2);———增加了對安裝和試車的安全要求(見第10章、第11章);———增加了每日檢查、每月檢查、每年檢查內容的安全要求(見12.1.3、12.2.1、12.2.2);———增加了無軌道制動器纜車維護的安全要求(見12.2.3)。本標準由全國索道與游樂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50)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海喬、黃鵬智、樊俊宏、劉旭升、溫新婕、里鑫、黃越峰、李剛、云平、秦玲、牛東、王治軍、閆登華、李越秀、王旭。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19402—2003。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