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时间:2022-10-19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教學視聽設備及系統維護與操作的安全要求,適用于教學視聽領域中廣泛使用的視聽、視頻和電視設備及系統的安全維護和操作。前言
本標準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本標準與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2001年11月20日頒布的2001/85/EC 指令《對除駕駛員座位外座位數超過8個的載客車輛的特殊規定》(英文版)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本標準代替GB13094-1997《客車結構安全要求》。本標準與GB13094-1997相比,主要變化如下:a) 標準的范圍按乘員數重新界定,與GB18986-2003《輕型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范圍相銜接,并明確規定不含臥鋪客車(1997年版第1章;本版第1章)。b) 對下列術語和定義進行了修改:---通道(1997版3.5;本版3.1);---引道(1997版3.6;本版3.2);---出口(1997版3.4;本版3.6);---應急出口(1997版3.3;本版3.7);---應急窗(1997版3.1;本版3.9);---撤離艙口(1997版3.2;本版3.11)。c) 增加了下列術語和定義:---駕駛區(見3.3);---分隔艙(見3.4);---雙引道門(見3.5);---應急門(見3.8);---雙窗或多窗(見3.10);---動力控制乘客門(見3.12);---自動控制乘客門(見3.13);---起步阻止裝置(見3.14);---車組人員(見3.15);---行動不便乘客(見3.16);---輪椅使用者(見3.17);---優先座位(見3.18);---可拆式座椅(見3.19);---輔助上車裝置(見3.20);---車身降低系統(見3.21);---舉升裝置(見3.22);---導板(見3.23);---可攜式導板(見3.24);---整車運行狀態質量(見3.25);---為了便于對標準條款中多次出現的前、后、向前、*前、向后、*后的正確理解,特別加以明確規定(見3.26)。d) 增加了為行動不便乘客提供方便設施的技術要求(見4.1.3、4.5.5.4、附錄A)。e) 修改了對客車上部結構強度的要求及驗證方法(見1997版4.2;本版4.2)。f) 增加了車輛側傾穩定性的要求及驗證方法(見4.3及附錄B)。g) 增加了對導線阻燃性的要求(見4.4.4.1)。h) 修改了出口*少數量的劃分方式及要求(見1997版4.4.1.2;本版4.5.1.1)。i) 修改了對乘客門*少數量的要求(見1997版4.4.1.1;本版4.5.1.2)。j) 修改了乘客門開設位置的規定(見1997版4.4.2.1;本版4.5.1.3和4.5.1.4)。k) 增加了雙引道門、雙窗或多窗分別計為兩個車門、兩個應急窗的規定(見4.5.1.5)。l) 增加了對前圍、后圍的應急出口或設置撤離艙口的規定(見4.5.1.7)。m) 將對安全頂窗*少數量的規定修改為對撤離艙口(即安全頂窗和/或地板出口)*少數量的規定(見1997版4.4.1.3;本版4.5.1.8)。n) 增加了對駕駛區出口、駕駛員旁附加座椅的相關規定(見4.5.1.11~4.5.1.13)。o) 修改了出口的*小尺寸、雙引道門的*小寬度及應急窗、撤離艙口的洞口凈面積(見1997 版4.4.3.1;本版4.5.2)。p) 增加了對城市客車的乘客門在緊急情況下也能從車外打開的規定(見1997版4.4.4.3;本版4.5.3.1)。q) 修改/補充了動力控制乘客門防夾的具體要求,增加了關閉力的測量方法(見1997版4.4.5.3;本版4.5.4.6及附錄C)。r) 增加了對自動控制乘客門的附加技術要求(見4.5.5)。s) 對應急門、應急窗、撤離艙口和伸縮式踏步的要求更加全面(見1997版4.4.6、4.4.7、4.4.8、4.4.9;本版4.5.6、4.5.7、4.5.8、4.5.9)。t) 增加了車輛側窗的下邊緣距其下方地板的高度要求(4.5.7.5)。u) 修改了對車內布置和扶手的規定(見1997版4.5、4.7;本版4.6、4.10)。v) 增加了對鉸接客車的鉸接段及方向的保持、車廂內采暖裝置、活動蓋板、視覺娛樂方面的規定(見4.8、4.9、4.12.2、4.13、4.14)。w) 增加了行李質量標識的規定(見4.15)。x) 刪除了對軸載質量、裝載質量和車輛通過性的要求(見1997版4.1、4.6)。y) 刪除對車廂內人均清潔空氣的定量要求(見1997版4.5.4.3;本版4.16)。本標準實施的過渡期要求:a) 對于新定型的客車產品,下列條款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36個月后實施:---第4.2條對Ⅱ級和Ⅲ級客車應符合GB/T17578的規定;---第4.3條對側傾穩定性的規定。b) 對于已定型的客車產品,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36個月后實施。c) 4.5.9.4對伸縮式踏步的規定,自標準實施之日起12個月后執行。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 為規范性附錄。本標準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市車輛技術專家委員會、中國公路車輛機械總公司。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樊)、西安西沃客車有限公司、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研發中心、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客車有限公司、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車有限公司、牡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華德尼奧普蘭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青年尼奧普蘭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亞星?奔馳有限公司、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世豪、王云耀、孫鷹、周慧慈、閆仕軍、張炳榮、顏祥、王詠煒、房連琨、高春、劉學瓊、嚴則進、曹鬯震、王曉魯、周建國、陳鷹、沈之雄、洪洋、楊敏、許倫斌、鄧佩云、車兆華、文雄、李冬梅、譚文江、馬漢平、王欣。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13094-1991、GB13094-1997。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①本网注名来源于“互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本网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则视为默认百检网有权进行转载。
②本网注名来源于“百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百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转载本网作品,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检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③本网所载作品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百检立场,用户需作出独立判断,如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