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9
標準簡介
GB/T16783的本部分提供了水基鉆井液下述性能的測試程序: a) 鉆井液密度; b) 黏度和切力; c) 濾失量; d) 水、油和固相含量; e) 含砂量; f) 亞甲基藍容量; g) pH 值; h) 堿度和石灰含量; i) 氯離子含量; j) 以鈣離子計的總硬度。 附錄 A~附錄J提供了附加的試驗方法,可用于: ———鈣離子、鎂離子、硫酸鈣、硫離子、碳酸鹽、鉀離子的化學分析; ———靜切力測定; ———電阻率測定; ———從鉆井液中除氣; ———鉆桿腐蝕監測; ———取樣、檢驗和拒收; ———井場取樣; ———玻璃量具、溫度計、黏度計、蒸餾器杯和鉆井液密度計的檢驗和校正; ———用兩種測試儀器進行高溫高壓滲透性封堵測定。 附錄 K 提供了水基鉆井液報表格式。前言
GB/T16783《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液現場測試》由以下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水基鉆井液;———第2部分:油基鉆井液。本部分為 GB/T16783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本部分代替 GB/T16783.1—2006《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液現場測試 第1部分:水基鉆井液》。與 GB/T16783.1—2006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增加了4條術語(見第2章);———增加了符號和10條縮略語(見第3章);———增加了表2“密度單位的換算”(見第4章);———增加了9個計算公式(見第4章、第6章、第8章、第10章、第12章、第13章和附錄 C);———“空氣或天然氣”改為“空氣或其他氣體”(見4.3.3、5.1、8.3.3、8.3.6、10.3.1、C.3.1和附錄 D);———增加了“警告”(見標準名稱之后第1章之前、第6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附錄 A 和附錄 E);———漏斗黏度計的流出口內徑由0.185in改為0.188in(3/16in)(見6.2.1.1.2);———漏斗黏度計的篩網孔徑由0.185in改為0.063in(1/16in)、固定位置由0.784in改為0.75in(3/4in)(見6.2.1.1.3);———修改了高溫高壓濾失試驗的升溫時間要求(見7.3.2.6、7.3.3.6);———亞甲基藍容量測定中的“鉆屑”改為“鉆井固相”(見10.1.1、10.1.2、10.4);———“摩爾數”改為“物質的量”(見10.2.1、14.2.1、A.1.2.1、A.3.2.1);———圖1中增加了“終點過量”說明(見第10章);———鉆井液酚酞堿度測定中鉆井液取樣量由“10mL”改為“1.0mL”(見12.4.1);———修改了表 A.1中的管系數(見附錄 A);———硫化物含量測定中擴散管距底部的距離由5mm(0.2in)改為6mm(0.25in)(見 A.4.3.9);———表 A.4中 KCl濃度由0.175改為0.18,鉀離子濃度由262.5改為263(見附錄 A);———修改了公式(B.2)(見附錄 B);———鉆桿腐蝕環試驗中增加了2項藥品和儀器(見 E.2.9、E.2.10),細化了定性檢驗腐蝕環方法(見E.3.4);———取樣、檢驗和拒收中增加了比對方面內容(見 F.5);———刪除了“用旋轉黏度計測量鉆井液靜切力”(見2006年版的附錄I);———增加了“用螺釘固定杯蓋式滲透性封堵儀測定水基鉆井液高溫高壓濾失量”(見附錄I);———增加了“用螺紋杯蓋式滲透性封堵儀測定水基鉆井液高溫高壓濾失量”(見附錄J);———增加了“水基鉆井液報表格式”(見附錄 K)。本部分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10414-1:2008《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液現場測試 第1部分:水基鉆井液》(英文版)。本部分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a) 調整了部分符號的順序;b) 用密度符號“g/cm3”代替符號“g/mL”;c) 改正了印刷錯誤:1) 原文14.3.8中“鈣指示劑”改為“硬度指示劑”;2) 原文 A.7.3.1中“100mL量筒”改為“100mL容量瓶”;3) 原文 A.7.3.2中“用25mL量筒量取”改為“用25mL移液管量取”;4) H.2.1中“H.3”改為“H.3.1”;5) J.3.2.7中“200kPa(30psi)”改為207kPa(30psi);6) J.4.3.1中的“表2”改為“表I.1”。d) 原文中部分章條使用 N 作為濃度單位,由于 N 這個濃度單位已經淘汰,將其改為 mol/L。本部分由全國石油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55)提出并歸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鉆井工藝研究院。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本部分主要 起 草 人:韓 來 聚、嚴 新 新、唐 志 軍、王 愛 國、喬 軍、張 敬 輝、周 曉 蕾、王 俊 濤、羅 云 鳳、張志財、夏曄、王麗萍、李靈英、張星梅、張虹。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16783—1997;———GB/T16783.1—2006。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