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9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大豆原種生產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應于大豆原種生產。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代替GB/T17318—1998《大豆原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本標準與GB/T17318—199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在術語、定義方面:1)本標準增加一條術語“育種家種子breeder’sseed”,它定義為“由育種家生產的、具備本品種特征特性、純度達到****的種子”;2)本標準在大豆原種定義中刪除了“大豆原種包括原種一代和原種二代”內容,而增加了“由育種家提供或委托生產……”和“……優良種性……”等內容。———在大豆性狀、特性描述方面:1)本標準在“4.3.2.3選擇標準和方法”中,將“病害情況”改為“抗病蟲情況”、將“莢型”改為“莢形”。2)在“4.3.3.3田間鑒評”中,將“株行整齊度”改為“株行純度”、將“有雜株的”改為“有分離的”、將“豐產性低的”改為“豐產性差的”。3)在“A.1.12葉形”中,刪除了“三角形”和“長圓形”,增加了“披針形”。4)增加了“A.1.13結莢習性”(有限、亞有限、無限)和“A.1.14莢熟色”(灰褐、褐、深褐、黑)兩條內容。5)在“A.2.2 粒色”中,將“白黃”修改為“淺黃”,并且增加了“黃綠”和“暗紅”。6)在“A.2.4粒形”中,增加了“扁橢圓形、長橢圓形、腎形”三種類型。———在技術標準或技術參數方面:1)本標準在“4.3.3.1 田間設計”中,將“每隔49行設1行對照”中的“49行”改為“39行”。2)在“4.3.4.1田間設計”中,結尾處增加了“周圍需要種植4行~6行同品種的原種作為保護行”一句。3)在“4.3.5原種圃”中,增加一項“4.3.5.1田間設計”,具體內容為“原種圃面積依上年株系圃入選的種子量來定,原種圃四周需要種植4行~6行同品種的原種作為保護行”。4)在“A.1.5 成熟期”中,將“搖動時有響聲的株數達到50%的日期”修改為“搖動時有響聲的株數達到70%的日期”。5)在“A.1.8倒伏性”中,將原來的“0級”直立不倒改為“0級~1級”直立不倒。6)在“A.2.6 蟲食率”中,將“單株考種取100粒”改為“單株考種取全部粒數”,而且以英文字母代替計算蟲食率公式中的文字描述。7)在“A.2.7病粒率”中,修改內容與“A.2.6”相同。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并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內蒙古分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保葛、陳應志、智海劍、李衛東、劉麗君、楊光宇、張萬海、盧為國。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17318—1998。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