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9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冶金產品化學分析基礎性術語。 本標準適用于編寫冶金產品化學分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編寫技術文件、書刊以及學術交流和技術業務交往中亦可應用。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代替GB/T17433—1998《冶金產品化學分析基礎術語》。本標準與GB/T17433—199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刪除了“引用標準”;———2.1“一般”中增加了檢測、平行測定、量、量值、質量、質量分數、體積分數、原子百分數、基本單元、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質量濃度、純度、含量、背景等效濃度、校準(見2.1.2、2.1.4、2.1.8、2.1.9、2.1.10、2.1.11、2.1.12、2.1.13、2.1.15、2.1.17、2.1.18、2.1.21、2.1.24、2.1.25、2.1.30、2.1.32);修訂了化學分析、測定、測定下限、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靈敏度、檢出限、校準曲線、標準加入法、常溫、常壓(2.1.1、2.1.3、2.1.7、2.1.14、2.1.22、2.1.23、2.1.29、2.1.33、2.1.38、2.1.39、2.1.40);———2.2“分析方法”中增加了碘量法、非水滴定[法]、卡爾·費休滴定[法]、電解分析法、同位素稀釋質譜法、輝光放電質譜法、凱氏定氮法、離子色譜法、痕量組分分析(2.2.2.6、2.2.2.11、2.2.2.12、2.2.2.25、2.2.2.34、2.2.2.36、2.2.2.42、2.2.2.44、2.2.4.4);修訂了按目的任務、按原理、稱量分析[法]、火試金法、按試料量、按被測組分在試樣中的質量分數、微量組分分析、按要求(2.2.1、2.2.2、2.2.2.3、2.2.2.38、2.2.3、2.2.4、2.2.4.3,2.2.5)等條目;———2.3“試樣”中修訂了采樣、制樣、四分法(2.3.1.1、2.3.1.2、2.3.1.4);———2.4“試劑”中增加了基準標準物質、混合指示劑、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凝聚劑(2.4.1.3、2.4.2.6、2.4.3.12、2.4.3.13、2.4.3.14);修訂了標準物質/標準樣品、認證(有證)標準物質/標準樣品、標準溶液、標準貯存溶液、校準用氣體、水、超純水(2.4.1.1、2.4.1.2、2.4.1.6、2.4.1.7、2.4.1.12、2.4.3.5、2.4.3.7);———2.5“裝置、儀器及器具”中增加了微波消解爐、攝譜儀、火花源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單聚焦質譜儀、雙聚焦質譜儀、四*桿質譜儀、飛行時間質譜儀、火花源質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輝光放電質譜儀、電位滴定儀、傅里葉變換紅外分光計、分度吸量管、移液器、氫電*、電荷轉移器件(2.5.1.7、2.5.2.7、2.5.2.8、2.5.2.9、2.5.2.11、2.5.2.12、2.5.2.13、2.5.2.14、2.5.2.15、2.5.2.16、2.5.2.17、2.5.2.22、2.5.2.26、2.5.4.15、2.5.4.16、2.5.4.49、2.5.4.50);修訂了單標線吸量管(2.5.4.14);———2.6“操作”中修訂了透析(2.6.29);———2.7“現象、特性、反應及生成物”中增加了后沉淀、活度、pH 值、帶通、光譜帶寬、譜線輪廓、分辨率、色散、線色散[率]、倒線色散[率]、波長、特征線、共振線、原子線、離子線、質譜[圖]、質荷比、同位素豐度、電解(2.7.1.6、2.7.2.1、2.7.2.3、2.7.2.6、2.7.2.7、2.7.2.8、2.7.2.9、2.7.2.10、2.7.2.11、2.7.2.12、2.7.2.13、2.7.2.14、2.7.2.15、2.7.2.16、2.7.2.17、2.7.2.18、2.7.2.19、2.2.7.20、2.7.3.9);———2.8“數據處理”中增加了正確度、重復性限、再現性限、樣本、樣本方差、標準不確定度、測量不確定度的A 類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合成標準不確定度、擴展不確定度、包含因子、顯著性檢驗(2.8.5、2.8.9、2.8.11、2.8.15、2.8.16、2.8.19、2.8.20、2.8.21、2.8.22、2.8.23、2.8.24、2.8.25);修訂了誤差、系統誤差、隨機誤差、真值、精密度、準確度、總體、[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的]標準值(認定值)、[測量]不確定度、中位值(數)(2.8.1、2.8.2、2.8.3、2.8.4、2.8.6、2.8.7、2.8.14、2.8.17、2.8.18、2.8.28)。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昆明冶金研究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標準計量質量研究所、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臧慕文、劉英、張文、童堅、錢琨、馮先進、楊毅、趙德平、張江峰、唐維學。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17433—1998。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