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9
標準簡介
GB/T17614的本部分規定了以下方法和方法論: ● 方法 ———智能變送器的功能性和智能程度的評價方法; ———智能變送器的操作特性及靜態、動態性能的試驗方法。 ● 方法論 ———確定可靠性和故障探測診斷特性的方法論; ———確定智能變送器在通信網絡中的通信能力的方法論。 這些方法和方法論,適用于把一個或多個物理量、化學量或電量轉換成通信網絡用數字信號或轉換 成模擬電信號(見IEC60381)的智能變送器。 GB/T17614的本部分所列方法和方法論主要用于: ———制造商確定自己產品的性能; ———用戶或獨立測試試驗室檢驗設備性能。 建議智能變送器的制造商在早期開發階段就應用GB/T17614的本部分。 本部分通過以下方面對智能變送器的設計評審提供指導: ———以結構化的方法對硬件和軟件設計做評審的檢查表; ———在不同環境和運行條件下對性能、可信性和操作性進行測量和分級的試驗方法; ———獲得報告數據的方法。前言
GB/T17614《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變送器》由以下部分組成:———第1部分:性能評定方法;———第2部分:檢查和例行試驗導則;———第3部分:智能變送器性能評定方法。本部分為GB/T17614的第3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770-3:2006《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變送器 第3部分:智能變送器性能評定方法》(英文版)。本部分按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與本部分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我國文件如下:GB/T2423.1—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A:低溫(IEC60068-2-1:2007,IDT)GB/T2423.2—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B:高溫(IEC60068-2-2:2007,IDT)GB/T2423.3—2006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IEC60068-2-78:2001,IDT)GB/T2423.7—199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c和導則:傾跌與翻倒(主要用于設備型樣品)(IEC60068-2-31:1982,IDT)GB/T2423.10—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Fc和導則:振動(正弦)(IEC60068-2-6:1995,IDT)GB/T3369.1—2008 過程控制系統用模擬信號 第1部分:直流電流信號(IEC60381-1:1982,IDT)GB/T3369.2—2008 過程控制系統用模擬信號 第2部分:直流電壓信號(IEC60381-2:1978,IDT)GB3836(所有部分)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IEC60079(所有部分)]GB4824—2004 工業、科學和醫療(ISM)射頻設備 電磁騷擾特性 限值和測量方法(CISPR11:2003,IDT)GB/T17214(所有部分)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裝置工作條件[IEC60654(所有部分)]GB/T18268(所有部分) 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的電設備 電磁兼容性要求[IEC61326(所有部分)]GB/T18271(所有部分) 過程測量和控制裝置通用性能評定方法和程序[IEC61298(所有部分)]GB/T19769(所有部分)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系統用功能塊[IEC61499(所有部分)]GB/T21099(所有部分) 過程控制用功能塊[IEC61804(所有部分)]GB/T2900.77—2008 電工術語 電工電子測量和儀器儀表 第1 部分:測量的通用術語(IEC60050.300~60050.311:2001,IDT)GB/T2900.79—2008 電工術語 電工電子測量和儀器儀表 第3部分:電測量儀器儀表的類型(IEC60050.300~60050.313:2001,IDT)本部分按GB/T20000.2—2009的有關規定做了如下編輯性修改:———a) 用小數點“.”代替作為小數點的逗號“,”;ⅢGB/T17614.3—2013/IEC60770-3:2006———b) 添加了2個規范性引用文件,GB/T19767基于微處理儀表的評定方法(IEC/TS62098,IDT),和GB/T18272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 系統評估中系統特性的評定(IEC61069,IDT),這些文件多處被引用;———c) 將第4章、第5章、附錄A 和附錄B開始部分的懸置段落編為標題為“總則”的條,其他條目編號做相應的改動;———d) 所有“注”由條和段的開始處移到條和段的下方;———e) 表的腳注符號改為無括號的小寫字母;———f) 原文各部分使用列項符號時,各層次符號不統一,現全文采用統一符號規定;———g) 刪除了5.3.2的懸置段:“對單變量(見表10),測量程序由5.3.2.1和5.3.2.2描述”;———h) 給附錄C的各帶標題的段落加了附錄章編號。本部分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本部分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歸口。本部分起草單位: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重慶川儀總廠有限公司、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肯泰儀表有限公司、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西南大學、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鎧、王駿、李明華、唐軍、戈劍、田泉林、王洪明、周雪蓮、王剛、耿東漢、盛貽仁、柳曉菁。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