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19
標準簡介
GB/T13454的本部分規定了用于粉狀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MF-PMCs)性能測試的試樣制備過程和測試方法。 本部分規定了被測試材料的處理方法以及模塑前的被測試材料和測試前的試樣的狀態調節要求。 本部分適用于粉狀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MF-PMCs)試樣制備過程和條件以及用這些試樣測試材料性能的方法,同時也適用于表征MF-PMCs所需的性能及其測試方法。 性能項目選自通用測試方法GB/T19467.1—2004。MF-PMCs的其他一些特別重要的或廣泛使用的測試方法也包含在GB/T13454的本部分中,特征性能可在GB/T13454.1中找到。 為了獲得可比的及有重現性的測試結果,應按照這里所規定的樣件制備過程及狀態調整方法、試樣尺寸和測試方法進行。采用不同試樣尺寸或樣件制備方法的測試數據未必會一致。前言
GB/T13454《塑料 粉狀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MF-PMCs)》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命名系統和分類基礎;———第2部分:試樣制備和性能測定;———第3部分:選定模塑料的要求。本部分為GB/T1345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4528-2:1999《塑料 粉狀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MFPMCs)第2部分:試樣制備及性能測試》。本部分與ISO14528-2:1999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如下,這些差異涉及的條款已通過在其外側頁邊空白位置的垂直單線(|)進行了標示。———關于規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術性差異的調整,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調整的情況集中反映在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具體調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636—2008代替ISO14528-2:1999引用的ISO60:1977(見表2的1.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34—2008代替ISO62:2008(見表1的5.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634.2—2004代替ISO75-2:2003(見表1的3.1);. 用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的GB/T5474—1985代替ISO120:1977(見表2的5.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8324—2008代替ISO171:1980(見表2的1.2);.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9341—2008代替ISO178:2001(1993)(見表2的2.6);.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43.1—2008代替ISO179-1:2000(見表1的2.8);.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2918代替ISO291:1997(見第5章);.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5471代替ISO295:2004(見表1的1.1、2.1、2.11、3.3、4.9、5.2、5.3,表2的3.1,4.2,4.3和4.4);.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2035代替ISO472:1999(見第3章);.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40.1—2006代替ISO527-1:1993(見表1的2.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40.2—2006代替ISO527-2:1993(見表1的2.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1546.1—2008代替ISO899-1:2003(見表1的2.4);.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33.1—2008代替ISO1183;2004(見表1的5.3);.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3398.1—2008代替ISO2039-1:2001(見表2的2.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1997—2008代替ISO3167:2002(見表1的2.1、3.4、4.9、5.3,表2的3.1,4.3和4.4);. 用參照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3455—1992代替ISO3671:1976(見表2的5.2);.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2406.2—2009代替ISO4589-2:1996(見表1的3.11);. 我國已有GB/T5009.61—2003檢驗方法,替代ISO14528-2:1999中引用的ISO4614:1977(見表2的5.3);. 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9467.1代替ISO10350-1:1998(見第1章和第6章);.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3454.1—2013代替ISO14528-1:1999(見第3章);. 由于標準正文中未作引用,刪除了ISO14528-2:1999引用的ISO14528-3:1999;. 由于ISO15062 在ISO14528-2:1999 中標注為“即將出版”但未卻出版,故刪除了ISO15062;.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410—2006代替IEC60093:1980(見表1的4.5);.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0064—2006代替IEC60167:1964(見表2的4.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408.1—2006代替IEC60243-1:1998(見表1的4.7);. 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GB/T1409—2006代替IEC60250:1969(見表1的4.1);.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2408—2008代替IEC60695-11-10:1999(見表1的3.7);.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5169.17—2008代替IEC60695-11-20:1999(見表1的3.9);. 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GB/T2407—2008代替ISO181:1981(見表2的3.1)。———表3中的1.2和1.3中的“標準”的內容“見腳注b”修改為“GB/T17037.3—2003”,以使標準具有可操作性;———表3中4.6中“測試條件和附加說明”的“接觸線電*”修改為“圓電*”,以適應國內檢驗方法的技術要求;———表4中3.1中“單位”的內容修改為“mm”;“測試條件和附加說明”的內容修改為“水平法和垂直法”,以適應國內檢驗方法的技術要求;———由于標準原文中標注即將出版的ISO15062尚未出版,故刪除了3.1中的“例如充填模腔時的情形,可以采用ISO15062規定的方法測得的*小扭矩Ms作為衡量依據。”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刪除第2章的腳注;———調整了表的順序:1) 表3改為表1,并刪除表的腳注;2) 表4改為表2;3) 表1改為表3;4) 表2改為表4。———對部分國際標準的年代號進行了修改;———對表格的格式進行了修改。本部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出。本部分由全國塑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熱固性塑料分技術委員會(SAC/TC15/SC11)歸口。本部分起草單位:廣東榕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揭陽市質量技術協會、中藍晨光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沙縣宏光化工有限公司、常熟東南塑料有限公司、國家合成樹脂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本部分起草人:李林楷、楊鐵生、陳東揚、宋桂榮、林偉鵬、魏育青、陳銀桂、陳基偉、魏衛。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