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20
標準簡介
GB/T21412的本部分規定了水下井口裝置、泥線井口裝置、鉆通泥線井口裝置以及水下立式和臥式采油樹規范,以及設備搬運、試驗和安裝所需的相關工具。還規定了獨立的分總成(用來建造完整的水下采油樹總成)和完整的水下采油樹總成的設計、材料、焊接、質量控制(包括工廠驗收試驗)、標志、貯存和運輸。用戶有責任確保水下設備滿足其安裝地所屬國家政府法規的任何附加要求。這不在本部分的范圍之內。當適用時,本部分也可應用于衛星井、叢式井和用于基盤式的多層完井等方面的設備。本部分適用于下列設備:a) 水下采油樹———采油樹連接裝置和油管懸掛器;———閥、閥組和閥驅動器;———節流閥和節流閥驅動器;———排放閥、測試閥和隔離閥; ———TFLY形四通;———再入接口;———采油樹帽;———采油樹管路;———采油樹導向架;———采油樹送入工具;———采油樹帽送入工具;———采油樹安裝的出油管線或控制管纜連接裝置;———油管頭和油管頭連接裝置;———出油管線底座和送入回收工具;———采油樹安裝的控制裝置接口(儀器、傳感器、液壓管或管配件、電氣控制裝置電纜和附件);b) 水下井口裝置———導管頭;———井口頭;———套管懸掛器;———密封總成;———導向基座;———孔保護裝置和耐磨襯套;———防腐帽;c) 泥線懸掛系統前言
GB/T21412《石油和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分為如下幾個部分:———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推薦做法;———第2部分:水下和海上用無粘接柔性管系統;———第3部分:過出油管(TFL)系統;———第4部分:水下井口裝置和采油樹設備;———第5部分:水下臍帶纜;———第6部分:水下生產控制系統;———第7部分:完井或修井隔水管系統;———第8部分:水下生產系統的水下機器人(ROV)接口;———第9部分:遙控操作工具(ROT)維修系統;———第10部分:粘接柔性管規范;———第11部分:水下和海上用柔性管系統。本部分為GB/T21412的第4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部分代替GB/T21412.4—2008《石油和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 第4部分:水下井口裝置和采油樹設備》,與GB/T21412.4—2008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技術上有了較多變化,附錄NA 中給出了相應技術變化的一覽表。本部分采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13628-4:2010《石油和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第4部分:水下井口裝置和采油樹設備》。與本部分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我國文件如下:———GB/T8923.1—2011 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 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 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ISO8501-1:2007,IDT)———GB/T9253.2—1999 石油天然氣工業 套管、油管和管線管螺紋的加工、測量和檢驗(APISpec5B:1996,IDT)———GB/T19830—2011 石油天然氣工業 油氣井套管或油管用鋼管(ISO11960:2004,IDT)———GB/T20174—2006 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和采油設備 鉆通設備(ISO13533:2001,MOD)———GB/T20972(所有部分) 石油天然氣工業 油氣開采中用于含硫化氫環境的材料[ISO15156(所有部分)]———GB/T21412.1—2010 石油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推薦做法(ISO13628-1:2005,IDT)———GB/T21412.3—2009 石油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 第3部分:過出油管(TFL)系統(ISO13628-3:2000,IDT)———GB/T21412.8—2010 石油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 第8部分:水下生產系統的水下機器人(ROV)接(ISO13628-8:2002,IDT)———GB/T21412.9—2009 石油天然氣工業 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操作 第9部分:遙控操作工具(ROT)維修系統(ISO13628-9:2000,IDT)———GB/T22512.1—2012 石油天然氣工業 旋轉鉆井設備 第1 部分:旋轉鉆柱構件(ISO10424-1:2004,MOD)———GB/T22513—2008 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和采油設備 井口裝置和采油樹(ISO10423:2003,MOD)———SY/T6917—2012 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和采油設備 海洋鉆井隔水管接頭(ISO13625:2002,MOD)———SY/T10008—2010 海上鋼質固定石油生產構筑物的腐蝕控制(NACERP0176:2003,IDT)本部分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糾正了文中的錯誤;———納入了ISO13628-4:2010技術勘誤表1的內容,并在其外側頁邊空白位置用垂直雙線(‖)標示。本部分由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6)提出并歸口。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石油工業井控裝置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油氣井井口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亞民、王定亞、劉小衛、李唐都、李清平、曹硯峰、耿亞南、張祥來、孫洪祥、張玉樹、張川。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21412.4—2008。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