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23
標準簡介
本標準定義基于位置服務(LBS)的參考模型和概念框架,并且描述針對LBS應用實行互操作的基本原則。該概念框架涉及或包含了本體論、分類系統、設計模式和用UML表示的核心LBS服務抽象規范。本標準還對該概念框架與其他框架之間的關系、地理信息應用與服務以及客戶端應用作了進一步說明。本標準討論關于LBS系統在開放式分布計算參考模型(RM-ODP,參見ISO/IEC10746-1)中所定義的前三個基本視角,它們是:a) 企業視角———細化系統的目標、范圍和方針。b) 信息視角———細化信息的語義和系統的處理過程。c) 計算視角———細化系統的功能分解。其余的兩個視角僅針對需求或范例,它們是:d) 工程視角———細化基礎設施的部署。e) 技術視角———細化實現技術。參考模型和框架可以從概念設計到軟件文檔的各個層次進行定義。本標準中:———定義包含在LBS中的概念框架和應用類型;———建立同時適用于移動和固定客戶端的LBS通用原則;———規定在漫游時的數據存取接口;———定義與其他ISO 地理信息標準在架構上的關系;———確定在LBS領域中需進一步標準化的其他方面。本標準不討論下列問題:———開發LBS的規則;———針對移動客戶端和跟蹤目標漫游協議的通用原則。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國際化標準組織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211)制定的ISO19132:2007《地理信息 基于位置服務 參考模型》。根據我國國情,對該國際標準進行了以下編輯性修改:———標準的編寫方法執行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20000.2—2009《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國際標準》的要求;———刪除了該國際標準的前言;———本標準的引言采用了ISO19132:2007的引言,但作了少量修改;———對于ISO19132:2007引用的其他國際標準被采用為我國標準的,本標準直接引用我國標準代替對應的國際標準;———修改了原文中與*新技術應用情況不相適應的相關描述:原文中附錄C.6的一段譯文大意為“這些信息理想的細節和形式取決于用戶和訪問服務的平臺,通過手機的訪問只限于文字或語音信息,而通過PDA 或類似設備的訪問可獲得旅程的全彩色地圖”;目前,3G 手機已經能夠提供圖形服務,原文已不符合目前技術應用情況,本標準以增加標注的方式進行說明;———為保持參考文獻的可追溯性,對詞條的引用文獻使用原外文標注。本標準由國家測繪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SAC/TC230)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北京超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大學。本標準起草人:黃棟、李莉、孫玉國、曹曉航、李霖、李楷。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