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wǎng) 時間:2022-10-23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guī)定了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結構鋼的分類和牌號、訂貨內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要求、檢驗和試驗、包裝、標志和質量證明書。 本標準適用于制造遠洋、沿海和內河航區(qū)航行船舶、漁船及海洋工程結構用厚度不大于150mm 的鋼板、厚度不大于25.4mm 的鋼帶及剪切板和厚度或直徑不大于50mm 的型鋼。前言
本標準中第2、3、4章,第6.6.2以及附錄B為推薦性的,其余為強制性的。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參照中國船級社(CCS)《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對GB712—2000《船體用結構鋼》進行修訂。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GB712—2000《船體用結構鋼》廢止。本標準與GB712—2000相比,主要變化如下:———修改了標準名稱;———增加了訂貨內容;———增加了高強度、超高強度6個鋼級的24個牌號和Z向鋼Z25、Z35兩個級別;———對鋼中P、S等有害元素加嚴控制;———增加了高強度、超高強度鋼級24個牌號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等;———增加了表面質量修磨面積的規(guī)定;———鋼帶的表面質量允許不正常部分減少為6%;———增加“數(shù)值修約”一章;———增加附錄A(鋼材的牌號、交貨狀態(tài)和沖擊檢驗批量)、附錄B(各船級社規(guī)范中規(guī)定船體用鋼各鋼級、牌號的對應關系表)。本標準的附錄A 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冶金信息標準研究院、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首鋼總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徐源、樸志民、王曉虎、趙捷、曹志強、李紅、賴朝彬、吳波、徐海泉、黃正玉、師莉、成小軍、曹忠孝、馬玉璞、原建華、陳英俊、董天真、朱愛玲、李小莉、高燕、李曉波。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712—1965、GB712—1979、GB712—1988、GB712—2000。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wǎng)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百檢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wǎng)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wǎng)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