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0-31 來源:互聯網
土地則是另一個門檻。在占地約300畝的互太紡織,從規劃之初,污水處理設施就占據了總廠區近1/3的土地面積。而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廢水預處理設施平均占地在企業用地中的占比不足10%,企業間接排放若想達標,至少要增加占地面積30%。
“互太的模式太難復制了。現在行業都是微利撐著,連技術升級都沒錢,何況再買地搞環保改造。而且印染行業產能本就過于集中,局部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環境承受能力,即便企業有意愿,恐怕也不太可能再拿到工業用地。”江蘇一家中型印染企業的老總坦言,染整企業需要近水修建,產能幾乎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土地供應本就十分緊張,擴容空間有限。“這幾年紡織業‘內憂外患’,虧損面不斷擴大,現在又提高環保門檻,真是‘落井下石’。”
企業規模不一樣,搞節能環保也不是華山一條路。“大企業可以做大事,小企業也可以做小事,換個節水龍頭不也能環保嗎?也沒啥技術含量。關鍵不是你能不能搞,還是你想不想做。”魏橋創業集團企業管理部經理張思芳說。
在中小印染企業聚集的紹興,過去幾年嘗試的印染廢水集中預處理模式,也受到關注。這種企業污水輸送至產業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再集中排放的模式,利弊明顯。據測算,如果企業單獨建污水處理設施,為達間接排放標準,平均每家企業仍需投入2000萬元,總投資將超過50億元。而采用園區集中預處理的方式,則只需約7億元,約為前者的1/7,占地面積僅為各企業自行處理的1/6。不過,這種模式削弱了對企業的環保約束,一旦監管不嚴,也會導致企業與污水廠相互扯皮,使集中排放衍變成集中污染。
在互太印染副總經理趙奇志看來,企業不應寄托于第三方替代責任或政府減低監管標準,而且環保標準越嚴格,對行業越是好事。“環保約束本來就是市場挑戰的重要一環,企業做不到,就應該被淘汰,這樣就能依靠市場的力量淘汰過剩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
“越是行業困難時期,環保投入越要提高,因為客戶和市場會越看重你的品質。特別是近一兩年,環保要求高了,生態建設本身就是提高競爭力,從長期看,還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張樹明說,“排放已經成為硬指標,你不搞都不行,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環境違法成本也讓企業承受不起,企業不該再存有僥幸心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