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1-03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和鑒別診斷。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診斷。前言
本標準的5.1、5.2、5.3為強制性條款,其余為推薦性條款。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代替WS 295—2008《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診斷標準》。本標準與WS 295—2008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增加了縮略語(見第 2 章);——修改了流行病學史(見 3.1,2008 年版的 2.1);——修改了臨床表現(見 3.2,2008 年版的 2.2);——修改了“末梢血象”為“血常規”(見 3.3.1,2008 年版的 2.3.1);——增加了腦脊液檢查的結果(見 3.3.2);——增加了“瘀點(斑)組織液”(見 3.3.3.2 和 3.3.3.3);——修改了診斷原則(見 4,2008 年版的 3);——修改了“血清學”為“免疫學”(見 3.3.4,2008 年版的 2.3.4);——修改了疑似病例(見 5.1,2008 年版的 4.2);——修改了臨床診斷病例(見 5.2,2008 年版的 4.3);——修改了確診病例(見 5.3,2008 年版的 4.4);——增加了“其他腦膜炎球菌性疾病”(見 7.2);——增加了“鑒別診斷”(見附錄 B 的 B.4);——修改了腦膜炎奈瑟菌實驗室檢測方法(見附錄 A);——根據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病學特征的變化,在附錄 B 中,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臨床表現中的有關描述予以訂正(見附錄 B)。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藝星、崔富強、邵祝軍、李軍宏、李興旺、徐愛強、蔣榮猛、朱兵清、李慧、蓋中濤、申昆玲、吳丹、范洪偉。本標準所替代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WS 295—2008。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