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08 來源:互聯(lián)網
可溯源性是計量學的核心概念,可以說,計量就是從可溯源性概念中孕育的。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開始敲打出*原始的工具,可能就會拿手去比劃一下,這也許就是*原始的測量實踐之一,但還不能算有計量。當建筑工地上的匠人們不僅細心地做好幾十把尺子并相互比較長度,而且*后挑出一把尺子,要求其他所有尺子使用前都按照這把挑出來的尺子定長度,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人類才*終開始了計量實踐。盡管當時還不可能有可溯源性的明確概念,但是溯源的想法通過尺子比對的實踐是清晰可見的。有了溯源的想法,慢慢建立起度量衡制度。
到了19世紀上半葉,工業(yè)革命催生了現(xiàn)代計量,相關的標志性事件有:1820年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1830年的螺紋間距測量和1835年的車床規(guī)模生產。1875年,米制公約應運而生,世界上一些工業(yè)先進國家全面開啟了建立國家計量體系的歷程,并以國際計量局為基地開始研制國際計量標準的工作。這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耗時又艱難的巨大工程,目的就是為了建立測量結果的可溯源性。一條物理定律的發(fā)現(xiàn),一個發(fā)明的出現(xiàn),需要眾多實驗室的測量驗證,要求采用同類設備、相同方法的測量結果達成一致,定律和發(fā)明才能得到公認。
軍事裝備想提高命中準確度,如果相應基(標)準的水平不夠,那只能是空想。如果醫(yī)療設備檢查有誤,不同醫(yī)院的同類檢查結果沒有可比性,那將會耽誤治療或者瞎浪費金錢和時間。如果批發(fā)商、零售商的秤都不一致,交易達不成,消費者也沒有信心。至于測量錯誤、數(shù)據(jù)失準造成的交通、電力、通信系統(tǒng)的事故,更是觸目驚心。這一切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一個國家計量體系(包括基標準體系和量傳溯源體系)。
在中國,國家計量體系包括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到大區(qū)、省級、市、縣直至*基層的計量技術機構,以及全部計量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國家計量體系以計量的三大要素:科學技術、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管理為支柱。計量是科學技術,但又不是一般的科學技術,計量是由法律法規(guī)界定和授權的科學技術;計量是政府的一項職能,但又不同于其他職能,計量依賴一個龐大的科學技術體系進行執(zhí)法和提供服務。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砝碼磁性檢測與分析》
下一篇《計量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