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2 來源:互聯(lián)網
日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我國南方地區(qū)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座談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專家們認為,大氣沉降、污水灌溉、土壤鎘本底值較高、肥料和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等是稻米中鎘的主要來源;通過葉面調理劑、微生物制劑等的使用,能使部分鎘超標農田生產出鎘達標的稻米。
2015年中國農科院啟動了“我國南方地區(qū)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項目,經11個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團隊,及相關企業(yè)1年多的研究和大田試驗,發(fā)現(xiàn)早稻品種的遺傳背景對稻米鎘含量有*其顯著影響;晚稻灌漿期蒸發(fā)量大,稻米鎘超標率更為嚴重。
農業(yè)部環(huán)保科研監(jiān)測所研究員劉仲齊說,耕地土壤中的鎘含量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受降雨量、灌溉、深層土壤中鎘含量等因素影響。大田試驗證明,通過使用特定葉面調理劑,能使晚稻中鎘含量下降30%—50%;研究出的高效吸附鎘離子微生物,其細胞直接鰲合鎘離子,進而減少土壤環(huán)境中游離的鎘離子量。結果表明,該微生物工程菌可吸附約60%的鎘離子。
“來自生產廢渣的海泡石、坡縷石可顯著降低酸性稻田土壤中可溶性鎘含量,降幅達40%—70%,使中輕度鎘污染稻田生長的水稻糙米中鎘含量降低到0.2毫克/千克的國家標準。”劉仲齊說。
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所長陳萬權研究員說,紅麻、亞麻等具高富集鎘、耐鎘性。鎘污染農田經1年多苧麻種植后,土壤鎘含量從1.22毫克/千克降到1.12毫克/千克,降低8.19%,同時麻干皮產量保持較高水平。
農業(yè)部科教司副司長王衍亮說,據(jù)國家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要達4000萬畝,2030年達90%。這就要求加快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的研究,并使農民用得起、用得好。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