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2 來源:互聯網
記者從7月27~28日在京召開的“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節水與低碳工作促進會上獲悉,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將全面實施,石化和化工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階段,年綜合能源消耗總量達到1萬噸標準煤的企業要進行碳排放核算與報告。
此舉預計會涉及合成氨、甲醇、電石和乙烯等行業的500余家重點企業。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這些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碳減排和成本壓力,但同時也蘊含巨大商機。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我國已對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到2030年CO2排放達到峰值,并將努力早日達峰,這對企業低碳發展提出了更緊迫的要求。石油和化工行業既是能耗和排放大戶,同時也是節能與污染防治的主力軍。“我們有著從分子結構上改變物質化學性質的本領,能夠為社會提供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節能環保裝備,節能減排技術和環保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競相爭奪的制高點。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節能環保市場需求巨大,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可以形成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李壽生強調。
根據我國政府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截至2015年11月,我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4653萬噸,成交金額達13.51億元,均價29.04元/噸。預計未來全國配額可達60億噸,其中首批配額30億~40億噸。隨著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建立,碳排放整體市場規模有望成倍放大。有專家預測,統一后的中國碳市場或將達到數百億市場規模,是一座有待企業深入挖掘的巨大金礦。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對此也很認同。據初步估計,按2010年價格計算,從2005年至2030年,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大約要投入41萬億元,截至2015年已投入10.4萬億元。未來國家還將投入30萬億元。由此可見節能減排蘊含的商機巨大。
“十二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積*投身碳交易試點工作,努力探索CO2開發利用新途徑。據記者了解,我國已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工作,2000多家企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包括146家石化和化工企業。其中上海碳交易試點涉及中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及巴斯夫、拜耳等45家石化和化工企業。中石化制定了《碳資產管理辦法》,下屬26家試點企業在2013和2014年兩個履約期內,累計碳交易量389萬噸,交易額達到1.4億元,占同期國內碳市場交易規模的8%。中石油、中海油等開展的碳排放家底盤查、能力建設等工作也取得了積*進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