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3 來源:互聯網
乙二醇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下游用途廣泛,主要用于生產PET和防凍劑,還可生產不飽和聚酯樹脂、潤滑劑、增塑劑、表面活性劑以及炸藥等。
乙二醇的生產技術主要為石油路線,即以乙烯為原料,經環氧乙烷生產乙二醇;此外還有以煤和天然氣為原料制備乙二醇的生產技術。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乙二醇消費增長。
2008年,中國乙二醇消費700萬噸,占全球40%;至2014年,中國消費乙二醇更是突破1000萬噸,達到1210萬噸,占到全球的50%,中國真正成為全球乙二醇的消費中心。但中國乙二醇的產量有限,供給無法滿足旺盛的需求,仍需大量進口,年進口量都在700萬噸以上,是中國進口量*大的化工品(也是中化國際主要的貿易及物流產品)。
江浙地區化纖企業密集,如恒逸、榮盛等大型化纖企業都坐落在江浙區域,因而需要進口大量的乙二醇來滿足聚酯纖維的生產,乙二醇供不應求的局面造成其嚴重依賴進口。以2013年為例,江浙區域進口合計700萬噸,超過當年中國進口總量的85%.
全球乙二醇供需
全球乙二醇供給以石腦油為主,煤制乙二醇(CTM)的增長較為迅速,需求端的聚酯穩定增長是主要的驅動力。
從供給端來看,全球乙二醇供給將從2014年的2430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3770萬噸,年均增速為5%.其中,大部分的來源還是石油原料法(石腦油-乙烯-環氧乙烷-乙二醇路線),還有一部分是乙烷原料法(乙烷-乙烯-乙二醇路線);煤制乙二醇作為重要的新興路線,正以年均20%的增速發展,保守估計到2023年,至少有300萬噸的乙二醇通過煤基路線生產。
從需求端來看,全球乙二醇*主要的消費仍是聚酯行業,聚酯行業占據了全球乙二醇消費的80%以上。預計聚酯行業消費乙二醇將從2014年的2070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3260萬噸。
全球乙二醇貿易
全球乙二醇生產和消費的不平衡,推動乙二醇海運貿易的快速發展。
全球乙二醇主要的生產地區是東北亞、中東和北美,2014年生產全球占比依次為34%、36%和14%;至2023年,全球占比依次為35%、33%和14%.而東北亞、中東和北美的乙二醇消費占比,2014年依次為60%、5%和10%,2023年占比依次為64%、4%和8%.可見,生產和消費嚴重不平衡,這必然滋生貿易的發展,預計全球乙二醇的貿易量將從2014年的1390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1760萬噸。
受中國需求拉動,東北亞乙二醇凈進口量將從2014年的650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1040萬噸;中東的乙二醇凈出口量將從2014年的750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880萬噸;北美的乙二醇凈出口量將從2014年的90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220萬噸。
北美乙二醇分析
北美環氧乙烷增長主要來自具有頁巖氣優勢的美國,新增環氧乙烷產能主要轉化為乙二醇。未來幾年,北美環氧乙烷新增供給來源于美國,預計2023年,美國新增的175萬噸環氧乙烷中至少有70%轉化為乙二醇,這直接帶來170多萬噸的乙二醇增量。反觀北美的乙二醇消費,作為*主要下游的聚酯行業則增長相當緩慢,供需壓力持續加大,2017年后美國成為北美*大的乙二醇出口國,東北亞的中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地,預計2017年將有160萬噸乙二醇從美國出口至東北亞。
中東乙二醇分析
中東地區環氧乙烷產能大且利用率高,主要用于生產乙二醇(中東主要通過油田伴生氣中的乙烷裂解制成乙烯,而后再將乙烯氧化制環氧乙烷,*后水化成乙二醇)。但是,中東乙烷資源已經略顯不足,各國新增乙烷配額相當有限,裝置開工率呈下降趨勢。
中東乙二醇供給總體保持穩定,2014年供給約860萬噸,預計到2023年將超過1000萬噸;而中東乙二醇的需求量很小,常年保持在100-150萬噸。供需指數級的差別,使得中東謀求出口具有成本優勢的乙二醇。東北亞一直都是中東乙二醇出口的*大地區,隨著中國聚酯行業的發展,對中東乙二醇的需求還將加大,預計中東出口至東北亞的乙二醇將從2014年的470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600萬噸。
東北亞乙二醇分析
東北亞其他地區的乙二醇都能自給自足,中國供不應求的局面則將成為常態。
東北亞的乙二醇供給從2014年的812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1240萬噸,年均保持5%的增長;但乙二醇的需求仍將從2014年的1459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2290萬噸,這主要是中國強勁需求拉動的結果。除中國外,東北亞其他地區的乙二醇都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因而區域內部也會出口乙二醇到中國(2013年,從臺灣、韓國和日本出口到中國的乙二醇分別為125萬噸、47萬噸、24萬噸)。但區域內部的乙二醇無法滿足中國龐大的供需缺口,中國仍需從海外進口大量的乙二醇(主要來自中東和北美)。
中國乙二醇分析
需求端:中國是全球乙二醇保持穩定增長的源動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