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4 來源:互聯網
春節假期回農村老家,受邀到一鄰居家吃火鍋。寒暄落座,火鍋上來,主人神秘一笑,說有一樣好東西要加到鍋里。他從里屋拿來一個盒子,打開蓋讓眾人看,并讓大家猜是什么。筆者一眼認出那是罌粟殼。在主人抓起幾粒要扔進鍋里時,筆者趕緊制止了他。問他哪兒來的,他說是去云南賣水果時當地一位朋友送的,說是火鍋調料,特別提味兒。筆者告訴他,這東西是非法添加物,不能亂吃。去年春節期間國家有關部門曾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行動,主要目標就是餐飲服務單位濫用含有罌粟堿、嗎啡等罌粟殼成分。
市場上一些火鍋店在底料里加罌粟殼、罌粟粉都是偷偷干,生怕被人發現,筆者這位鄰居朋友可倒好,把有害物當“好東西”,光明正大自己害自己。盡管實驗證明,罌粟殼中殘留的生物堿含量非常少,很難達到藥用嗎啡、可卡因國家限量標準,一些餐飲單位試圖利用罌粟殼“提味”抓回頭客的做法,實屬無益徒勞之舉,而消費者吃了添加罌粟殼的火鍋上癮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這東西終歸不是好東西,遠離它、抵制它才是正確的選擇。
對罌粟殼的好壞傻傻分不清,凸顯出目前許多消費者特別是廣大農村人口食品安全知識既匱乏又多有錯訛的現狀。長期以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存有誤解,總將其視為食品安全問題源,這就是典型表現。觀察近些年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們會發現,它們大多與食品添加劑有關,但這個“有關”并不是邏輯上的直接關聯,而多是人為制造的牽強關聯。所謂“人為”,是指一些缺乏專業素養和責任心的媒體,在進行相關報道時常常誤將作為罪魁的非法添加物附著上食品添加劑的身份,以至于人們長期誤以為是食品添加劑出了問題。所謂三人成虎,多次牽強關聯之后,食品添加劑就被妖魔化了。例如大名鼎鼎的蘇丹紅、吊白塊、三聚氰胺等,它們均非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許多人看到我國出了這么多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事件,就想當然地推定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較低,對食品添加劑管理較松,這也是一種誤讀。事實上,有些添加物在國外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比如蘇丹紅,有些國家至今一直允許使用,但在我國卻未進入添加劑名單,使用即屬非法。僅憑這一個反例就足以說明問題。
顯然,食品添加劑屢屢替非法添加物背黑鍋,一方面是因為人們不懂,個別媒體誤導,更主要的一方面則是因為,市場上的確存在大量非法添加物及非法添加行為。鑒于此,除了加強宣傳教育,讓廣大消費者不斷提高食品安全辨識能力之外,更重要而關鍵的工作,是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各相關部門聯合執法,下大力氣不斷整治添加劑濫用、非法添加等亂象。然而,受法律法規不健全、非法添加日益隱蔽、監管存在盲區等因素制約,違法違規問題依舊難以禁絕。這說明我國在該領域的監管還存在一些漏洞。因此,要從根源上治理非法添加,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建立并完善一套針對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獨立的法律法規,要能涵蓋食品安全以外的相關范疇,還要將違法行為入刑;加強對常見食品非法添加物生產經營的管理,規范企業生產;建立可追溯體系,發生問題后能夠迅速找到問題產生的源頭,并確定相關責任;對一些現階段危害性尚不確定的添加物,要盡快組織專家做出評審,給出法律定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