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5 來源:互聯網
當前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作為“四有兩責”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落實“四個*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系統外食品承檢機構參與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任務,也就成了一種有益的補充和趨勢,而如何有效地“借力”,筆者認為應念好選、管、公“三字訣”。
一是遴選。系統外食品檢驗機構,包括相關政府實驗室以及第三方食品承檢機構,業態多元,數量眾多,但檢驗能力和工作質量參差不齊,而如何通過招標實現“不買貴的,只買對的”,這就要在能力和價格中體現兼顧。一方面我們不僅要綜合審核承檢機構獲證資質和參數、專業技術人員、儀器設備、檢驗環境以及實驗室質管體系建設,還要參考其在業內的口碑,即承擔各類食品抽檢任務的經歷、能力驗證以及相關綜合評價;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合理的價格。食品檢驗是一項嚴謹的科學工作,必然存在抽樣成本、儀器損耗、標品使用以及相關檢驗結果復核等,也就必須要有合理的價格成本作為基礎。我們在遴選中,不能一味追求低價,而是要對檢驗任務要有合理的“價格底數”和明確的“價格紅線”。能力越強,越接近“價格底數”的機構應優先選擇,而突破“價格紅線”的應謹慎評估。
二是管理。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關系民生,監督抽檢直接作為食品監管執法依據,承檢的全過程必須合法、規范、準確。作為委托任務的部門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承檢機構的管理,要著力加大檢查的力度,特別是“四不二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飛行檢查。檢查中既要有查證式的現場查證,也要有實操式的操作驗證,還要開展一定比例的留樣復測,以此動態的了解掌握相關承檢機構在任務推進中的能力、管理、質量水平,從而及時發現隱患、及時采取措施、及時糾正偏差。
三是公開。信息公開是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其本身就是*好的管理。現在很多承檢機構不怕罰款,但怕不良信息的公布曝光。因為這些信息的公布會引起其不良口碑的沉淀,*終導致其出局。所以信息公布,**要堅持每查必公;其次要推進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任務完成評定結果的定期公開;還要突出承檢機構查處信息的“共享”公開,一地查處,各地“共享”,從而倒逼承檢機構只有合法規范誠信和不斷提高質量“一條路可走”。當然,對于在檢驗工作中,出現重大差錯并造成嚴重后果的,特別是違反相關食品抽檢工作紀律的,要堅決啟動退出機制。
只有通過上述三點的多重梳理、動態管理,才能真正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食品檢驗市場良性競爭環境,形成系統內外,“不為我有,但為我用、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良好局面,從而為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提供更為有效的技術監管“防火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