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轉眼間2017年的**季度就快結束了。眼看著就要春暖花開了,2017年的氯化鉀大合同卻還未有什么眉目。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下半年簽訂?
回顧上個月還是年后剛剛歸來之時,筆者已初步研究過2017大合同的相關事宜。彼時建議2017年進口總量控制在520萬噸以內,這樣的數字即使有些偏頗但估計不會太嚴重,所以這次的“二解”我們只談當前形勢下對于大合同簽訂時間與價格的一些猜測。
價格——快簽穩面大,延期漲面大
除非延期到很久很久,否則大合同的降面就先排除了罷,因為目前國際價格漲勢雖緩慢但畢竟是漲勢,且港口報價整體還是在表觀成本線之上。
假設新大合同很快會簽訂(或許我們出于對成本和信心支撐的需要,外商出于在其它市場得到更高價格的愿望),預計其價格在2016年CFR219美元/噸的基礎上會持穩或略漲。
先從國內看。按照匯率6.9計算,219美元對應的62%白鉀的成本約1900元略高。據中肥網了解,目前港口62%白鉀的主流報價在2000元上下,其中華東港口視訂單大小的成交參考范圍在1960-2000元,銷售一般;*北的鲅魚圈港,目前62%白鉀報價僅1950元,而大單成交已跌至1900-1920元左右,是所有港口中*低、*特殊的所在,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邊貿低價的沖擊,據了解邊貿62%白鉀大單外發的低端成交價僅1700元,已經低于大合同返利后的成本折算價。
再從國際看。自從去年7月份至今,9個月的時間里外商一直在謀求價格上漲,但是取得的成績并不是太明顯,所以限產、停產現象一直存在。不過要是單看*近兩三個月,在歐洲、美洲市場上的價格確實呈現出了一定的漲勢,甚至有供應商宣布前期擱置的新產能計劃重新啟動。目前來看,只有中國國內市場的低迷以及印度預期鉀肥補貼將減少是國際鉀肥市場的利空因素,但畢竟中、印兩國都是超級進口大國。
綜合來看,我們與外商的談判砝碼可謂是半斤八兩,主要結合國內低迷現狀,所以預計快簽穩面大。至于延期漲面大的預期,一是因為上面國際價格的走勢,二是因為國內現狀雖然低迷,但其實*主要的原因在于春季需求不旺,不過我們的真實庫存壓力其實并不是太大,港存的220多萬噸若除去國儲的量以及東北4月份將消耗掉的一部分大顆粒的量,已不剩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假如外商在新大合同簽訂前不往我國保稅區大量發貨,用不了太久國內的供求形勢就有可能轉變。部分細節在下一段落筆者會與時間問題一起討論。
時間——為了能反彈,延期面更大
在商言商,所以筆者說“為了能反彈”,這樣不知道會不會觸怒一些人,但實在沒辦法,這其實真的上升不到那樣的高度。
如果快簽,成本維穩的面大,這對于眼下利好缺失的國內鉀肥市場而言,很可能會加重負擔,**成本的支撐顯然力度不足,其次大合同簽訂意味著很快又要開始大量到貨;而且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之前筆者已經粗略計算過2017年我們需要進口氯化鉀的數量為520萬噸以內,而據海關信息顯示,1、2月份氯化鉀進口總量已經達到了約200萬噸……其實筆者很想說:大哥你們能不能悠著點?
所以,2017年氯化鉀進口大合同談判有必要延期!我們不是為了要給老外一個高價,只是希望不再重復高進低出的噩夢,能使行業健康發展!
筆者也建議政府部門對鉀肥行業更“照顧”一些,在資源持久性不足而需求量巨大的情況下,如何真正走出一條鉀肥強國之路。比如海外基地的建設與回饋,比如國儲的存與放,比如出口的正確保護,比如更科學的進口機制,比如青海、新疆的鐵路運輸,比如現有資源的保護與新工藝的開發推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