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1 標準編制背景
1.1 任務工作來源
為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適應環境管理工作需要,2018 年 1 月 5 日由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下發了任務單,由市環科環境工程設計所牽頭承擔《印刷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工作,中國印刷及設備工業協會、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華南理工大學參加。
1.2 項目工作過程
前期準備階段
2018 年 1 月,收到工作任務后,市環科環境工程設計所組織 5 家協作單位的 30 余名專家和技術人員成立了標準編制工作組。2 月 1 日,標準編制組成員參加了生態環境部舉辦的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工作培訓班。3 月 2 日,編制組召開首次工作會議,討論并初步確定了標準適用范圍、標準技術路線和工作方案、標準文本框架、各單位任務分工及時間進度等問題。
資料收集和技術初篩
2018年4月~5月,編制組開展資料收集與技術初篩工作,主要形式包括資料調研、調研表調研、公開案例征集、專家咨詢、現場調研等。資料收集內容包括行業基本信息、行業污染防治技術和達標排放信息、印刷業污染防治技術信息及其他信息等。同時收集了部分印刷企業環保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相關出版資料和文獻、學術交流會資料等,以及我國主要環保設計及設備單位、各地行業協會和專家等信息。編制組通過行業協會發放1000余份企業調研表,通過網站、微信群、交流會等渠道開展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案例征集,獲得大量企業基礎數據和污染防治技術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制組選取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29家代表性印刷企業就生產工藝類型、原輔材料使用情況、污染排放情況、污染預防技術及治理技術等進行實地調研,并對部分具備條件的企業進行了采樣及監測。在廣泛調查及討論咨詢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標準的適用范圍,確定了備選技術清單,形成了標準文本草案及標準開題論證報告。
召開標準開題論證會
2018 年 5 月 31 日,原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專家在召開了開題論證會。論證委員會通過了本標準的開題論證,并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和建議。
會后編制組對開題報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開展可行技術調研
2018 年 7 月~11 月,根據開題論證會專家提出的意見,編制組從不同工藝、不同規模、不同地域、不同防治技術等角度考慮,選擇了 45 家印刷企業進行現場實地調研,對原輔材料的種類及使用量、廢氣治理技術的工藝參數及經濟成本、廢水、噪聲、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情況、達標排放情況、環境管理現狀等方面開展了現場調研?,F場調研的企業涵蓋了我國印刷企業集中度高的省及直轄市, 并兼顧大、中、小型不同規模,涵蓋所有印刷工藝類型及標準文本中所有可行技術類型。編制組針對重點技術包括蓄熱燃燒技術、吸附濃縮+催化燃燒技術、吸附+冷凝回收技術及生物法等,還開展了現場實測,同時現場抽取了 100 多個不同類型含 VOCs 的原輔材料樣品進行 VOCs 含量檢測分析,對備選技術的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論證。
2018 年 7 月,編制組在鄭州組織召開了“RTO 應用情況”技術交流會;8 月,編制組組織 5 家協作單位以及 10 余家軟包裝生產企業、10 家油墨制版企業、9 家印刷機制造企業、 9 家 VOCs 末端治理企業等 60 余人進行了 VOCs 污染防治可行技術研討以及源頭削減與替代技術研討;8 月底,編制組參加了由印刷學院、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組織在蘇州召開的 VOCs 污染防治可行技術交流;10 月,編制組針對無水膠印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排放情況、對環境溫濕度的要求、成本價格等與相關技術專家和廠商進行深度交流;11 月,編制組召開了水性凹版油墨技術發展與應用現狀技術研討會,邀請多家油墨研發企業、油墨生產廠商、印刷企業等參加研討。
技術評估并形成征求意見稿
編制組按照《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導則》中的相關要求,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污染防治技術性能、經濟指標、運行管理和環境效益等指標,按照技術的特征與原理對備選可行技術清單內的技術單元進行分析和歸類,結合調研得到的資料進行了技術可行性分析。
同時編制組針對無/低VOCs原輔材料—包括植物油基膠印油墨、輻射固化油墨、電子束固化油墨、水性油墨、醇水油墨等目前在印刷行業內的應用情況、排放情況、發展趨勢召集了國內的油墨專家進行了技術研討。
2019年4月~6月,編制組召開了3次專家咨詢會進行可行技術評估,終確定了污染防治可行技術的類型、關鍵技術參數、污染物排放水平等信息。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編制組完成了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召開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提交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
2019年7月4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主持召開了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審議委員會通過了本標準征求意見稿的審議,并提出了修改建議。
會后編制組對標準文本和編制說明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本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
更多標準意見稿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意見稿全文:
下載地址:《印刷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