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9 來源:互聯網
*新消息,今日(5月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
4個新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定音為“nǐ”、“mò”、“tián”、“ào”,其中后兩者屬于新造字,得到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同意,納入國家規范用字。
“元素的中文定名必須與國際命名相適應,從讀音到意義,都要相對應,所以非常考究,也非常嚴格?!敝锌圃涸菏?、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煥喬說,“這次命名工作不但有科學界的專家參與,還有很多高水平的語言文字學家加入,對文字結構、形成進行了嚴謹的考慮。”
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裴亞軍說,研究和確立中文名,遵循了科學嚴謹的程序。按照元素中文命名有關原則,征詢了社會和學界意見,組織了專家反復研討,征得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同意,納入國家規范用字。海峽兩岸的專家也多次進行了協商,達成了共識。
裴亞軍說,為新元素確定中文名稱,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給新發現的四個元素確立了恰當的中文名是中科院、全國科技名詞委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同合作的成果,有利于化學界、物理學界等各專業領域的科研學術交流,方便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承。有利于全球華語世界的溝通,方便中國文化和科學知識在世界范圍內傳播。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正式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上述4個新元素的合成與確認,填滿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張完整規范的元素周期表,世人矚目。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于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審定、公布科技名詞的權威性機構。國務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確批示,經該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以及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