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9 來源:互聯網
關于食用菌中含有重金屬的傳聞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消費者往往一聽“重金屬”幾個字就會大驚失色,再加上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菌類實在太多,一時無法一一加以辨別,有時候即使想買菌類回家豐富一下餐桌,也感覺無從下手。那么,食用菌里面的重金屬真的有那么多嗎?所有菌類都含有超量的重金屬嗎?為此,我們特邀行業專家給予專業的解答,希望有助于消費者對市場上的菌類加以科學甄別,在收獲美味和營養的同時獲得健康保障。
一說到食物中的重金屬,很多人腦子中就會跳出“食用菌重金屬超標”這個概念。那么,重金屬到底是不是菌類的專屬呢?什么樣的菌類是安全的呢?
重金屬無處不在
實際上,所有的食物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重金屬,重金屬在所有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食用菌自然也不例外。因為重金屬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它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比如空氣、水源、土壤中都有重金屬的存在。而我們的食物在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過程都無法脫離所處的環境,自然也難以杜絕重金屬。
一般說來,野生蘑菇的重金屬含量要比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重金屬含量要高,而需要覆土栽培的食用菌,比如雙孢蘑菇、雞腿菇、姬菇等,容易受到土壤中重金屬的污染。相對而言,用秸稈培育的菌菇類中重金屬含量要小一些。
食用菌富集重金屬只是食用菌對不良生長環境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并不是食用菌生長的必然結果。食用菌會產生一些能和重金屬絡合的蛋白,通過與重金屬絡合生成無毒的絡合體來解毒,從而讓食用菌“不怕”重金屬;而在環境中,尤其是污染環境中,往往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屬,于是食用菌就把這些重金屬“不小心”吃到了自己的肚子里面,并且越積越多。這跟環境污染有直接關系。
食用菌雖然有富集重金屬的能力,但還需要有足夠的重金屬在培養基或土壤當中,供它來富集,才會發生超標的后果,食用菌本身并不會憑空產生重金屬元素。食用菌中重金屬含量的高低跟環境有很大關系,環境好的,重金屬就少。也就是說,環境好的地方,食用菌也比較安全。所以,在人工培養食用菌時,通過控制環境中的重金屬,也能降低食用菌中可能的重金屬含量。在人工培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肥料控制、土壤優化和水質控制等方法,有效地降低其中的重金屬含量,通常來說大家不用太擔心。從一些關于食用菌中重金屬含量的檢測和實驗中,在無污染的土壤中人工栽培食用菌幾乎沒有富集到重金屬。
我國《GB2762-201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對食用菌中常見重金屬鉛、鎘、汞、砷都有嚴格的限量規定,具體限量值在標準中也很明確。監管部門針對市場所售的菌菇類產品,都會嚴格按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檢測標準進行重金屬等的殘留檢測,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選擇安全菌類食用
重金屬一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僅憑人的五官是很難判斷你買的食用菌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 那么普通消費者如何避免重金屬超標的風險呢?*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去正規的市場、超市購買菌類產品,因為這些地方的產品通常有較為嚴格的質量控制,風險會小一些。如果在野外自己采集菌類食用,不僅有采到毒蘑菇的可能性,也因為沒有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可能采到了重金屬超標的食用菌,一旦食用后,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建議消費者不要貪圖新鮮而隨意采食野外生長的食用菌。
根據目前各地正規市場上的檢測結果來看,絕大部食用菌中重金屬并未超標,即使食用菌中的重金屬超標,一般人也要每天吃幾公斤的干蘑菇才能產生實際危害。所以,正常飲食并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從膳食均衡的角度出發,還是建議健康人平均每天吃水發后的菌類不超過50克。食用菌在膳食中不是營養素的主要來源,主要作用只是提供一些菌類多糖。雖然菌類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但不能完全替代綠葉蔬菜等新鮮蔬菜的營養作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