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2-07 來源:互聯網
1 項目背景
1.1 任務由來
《民用建筑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滲透系數調查技術規范》屬于“十三五”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編制任務由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承擔。
1.2 工作過程
2017年1月: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向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下達《規范》編制任務,下達任務的名稱為“大氣細顆粒物室內外滲透系數調查技術規范”;
2017年2-6月:華南所成立編制組,編制組在廣泛收集、查閱相關標準及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編制組的研究經歷和積累,形成了標準編寫大綱;
2017年7月: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召開開題論證會,確定了標準編制原則和技術路線;
2017年8月-2018年2月:編制組根據開題論證意見,擬定了《規范》基本框架,期間召開多次專家咨詢和討論會,經修改形成《規范》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草案;
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召開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編制組根據會議意見將《大氣細顆粒物室內外滲透系數調查技術規范》更名為《民用建筑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滲透系數調查技術規范》,并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規范》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
2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環境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民用建筑是人們居住和進行公共活動的主要場所。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滲透系數是開展空氣污染人群精細化暴露評價和健康風險評價的重要參數,指室外環境空氣細顆粒物通過民用建筑圍護結構、通風系統、人群活動等進入室內環境,并保持懸浮狀態的細顆粒物與室外環境空氣細顆粒物的濃度比值,能夠直接反映室外源對室內顆粒物濃度水平的總貢獻,為開展精細化空氣污染人群暴露評價和健康風險評價提供基礎參數。
我國地域廣闊,存在不同區域氣候、建筑類型和生活習慣,民用建筑環境空氣 PM2.5滲透系數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民用建筑環境空氣 PM2.5滲透系數時,需要全面系統考慮建筑氣候區劃、建筑功能類型和建筑物特征因素等影響,若無科學、規范的調查方法,一是影響參數調查結果的準確性,二是不同研究之間的結果缺乏可比性。本標準制定可鼓勵和引導相關科研人員用統一規范的方法開展調查,這對于逐步儲備和積累用于風險管理的基礎數據, 提高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2.2 可行性分析
本標準編制有理論基礎。顆粒物滲透系數的概念和公式早由美國科學家 Dockery 和 Spengler 于 1981 年提出。建筑物環境空氣 PM2.5滲透系數測算方法主要包括濃度實測法和示蹤元素法。濃度實測法是通過同步測定調查房間室內外 PM2.5濃度,并以室外 PM2.5濃度為自變量,室內 PM2.5濃度為因變量建立線性回歸方程,線性回歸曲線的斜率即為該調查房間的 PM2.5滲透系數。這一方法假設室內 PM2.5源相對穩定,室內外相互連通。示蹤元素實測法,通過同步測定調查房間室內外 PM2.5中示蹤元素的濃度,以室內外示蹤元素濃度比值作為 PM2.5滲透系數,這一方法假設室內源 PM2.5不含示蹤元素,室內 PM2.5中的示蹤元素濃度全部由室外源貢獻。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下載地址:《民用建筑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滲透系數調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