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12 來源:互聯網
大氣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可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改變植物光合碳向土壤中釋放的質和量,進而顯著地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光合碳進入土壤后經土壤微生物途徑向不同方向轉化,因此,微生物對植物光合碳向陸地生態系統碳分配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高CO2條件下參與光合碳轉化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是明確未來氣候變化與土壤碳轉化關系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CO2濃度升高會改變植物殘體內物質組成(例如C/N、纖維素、木質素等含量),而參與降解植物殘體的微生物活動受殘體性質的影響很大,但是關于大氣CO2濃度升高條件下參與作物殘體降解的微生物特征尚不明確。為此,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田分子生態學科組博士王艷紅、副研究員于鎮華和研究員金劍等研究采用13C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結合Illumina高通量測序技術解析了不同CO2濃度條件下(正常CO2濃度和高CO2濃度)參與大豆光合碳轉化的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特征;通過研究作物成熟后的秸稈在土壤中的分解轉化,明確了參與植物殘體降解相關的細菌群落結構動態變化過程。
參與大豆光合碳轉化的細菌研究結果表明,與正常CO2濃度條件相比,高CO2濃度顯著降低了(p<0.05)參與13C代謝的細菌群落豐富度和多樣性。CO2濃度升高降低了包括Pseudarthrobacter等在內的10個屬的細菌相對豐度,這些微生物主要是快速生長型細菌并且對活性碳源敏感性高。同時,CO2濃度升高刺激了包括Novosphingobium等在內的5個屬的細菌生長,這些細菌具有同化復雜或惰性碳組分的功能(圖1)。上述結果表明,CO2濃度升高引起的非活性碳源在根際沉積物中的增加,可提高參與代謝光合碳的細菌數量,可能在未來高CO2濃度條件下成為調節土壤碳循環的重要機理之一。
參與植物殘體轉化的細菌研究結果表明,在整個培養期間,土壤整體的細菌群落結構在兩個不同CO2濃度殘體添加的土壤處理中均無顯著差異(圖2),但是參與不同CO2濃度大豆殘體代謝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在培養后的第28天出現了顯著的差異(圖3),包括Actinomadura在內的4個屬是參與殘體代謝的主要細菌,其中Actinomadura、Nocardia和Shimazuella在正常CO2濃度殘體添加的土壤處理中比高CO2濃度殘體添加的土壤處理中分別顯著高出118–144%、71–113%和2–4倍。而Nonomuraea屬的細菌相對豐度在高CO2濃度殘體添加的土壤處理中比正常CO2濃度殘體添加的土壤處理顯著高出87–90%。上述結果表明,在高CO2濃度條件下,細菌趨向于代謝難降解的碳源,這可能與高CO2濃度條件下產生的殘體化學組成變化相關。
研究結果將對評估大氣CO2濃度升高影響農田黑土有機碳沉積提供理論參考。此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D03003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771326、41271261)的資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