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2-13 來源:互聯網
一、總則
(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防治黃金行業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促進黃金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和污染防治技術進步,制定本技術政策。
(二)本技術政策適用于黃金行業金礦采選和以金精礦、廢雜金等為原料冶煉黃金過程的污染防控,不適用于有色金屬等行業冶煉副產金的過程。
(三)本技術政策為指導性文件,可為黃金行業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污染物達標排放技術選擇、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排污許可制度貫徹實施和排放標準制定等環境管理及企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四)黃金行業應遵循“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資源化利用”結合的原則,以氰化尾渣、含氰廢水及重金屬污染防控為重點,積*推廣、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提高黃金行業污染防治水平。
二、源頭及生產過程污染防控
(一)源頭控制
1.鼓勵金礦資源經浮選工藝富集后再進行冶煉處理。
2.鼓勵金精礦集中氰化冶煉,提高金冶煉產業集中度。
(二)采選過程污染防控
1.優先采用充填采礦法等能夠減輕對環境影響的開采技術。
2.有顆粒金的金礦石宜選用重選工藝。
3.選礦生產宜使用復合、低毒浮選藥劑。
4.鼓勵采選過程使用采選專家系統進行自動控制。
5.采選過程應采用自動化程度高、能耗低、污染物產生量少的生產設備。選礦工藝設備宜采用變頻節能技術。
6.礦井涌水應進行收集,經處理后優行選礦、除塵、綠化等綜合利用。
(三)冶煉過程污染防控
1.難處理金精礦預處理宜采用生物氧化、壓力氧化等濕法預處理技術。
2.鼓勵采用低氰浸金藥劑提金。
3.氰化提金過程宜采用實時數據收集、遠程控制的自動化技術,達到佳工藝參數實時調整。
4.金精煉過程宜采用氯化精煉、萃取精煉及電解精煉等氮氧化物產生量少的工藝。鼓勵常規濕法精煉采用氮氧化物循環利用技術。
5.氰化尾礦漿輸送管線宜采用全過程監控與風險防范技術。
6.氰化提金工藝應配套生產廢水循環利用、氰化物及有價組分綜合回收等有利于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的清潔生產工藝。
7.難處理金礦石或金精礦預處理工藝產生的余熱宜綜合利用。
三、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
(一)大氣污染防治
1.金礦石破碎篩分工序宜設置在有擋風、遮蓋措施的半封閉車間,應采取收集措施,宜選擇袋式除塵裝備,收集的粉塵應返回生產過程。
2.金礦石、金精礦貯存場所應設有防風抑塵措施,減少無組織排放。采場、排土場、尾礦庫應采用遮蓋、噴淋灑水等措施減少揚塵排放。生產區內道路應采用灑水降塵控制揚塵。
3.焙燒煙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硫優先采用制酸技術等方式進行資源化利用。
4.鼓勵利用含氰貧液或含氰礦漿凈化處理焙燒煙氣中二氧化硫和冶煉煙氣中氮氧化物。
5.含金物料(包括廢雜金)精煉提純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應采取負壓工況收集、處理合格后外排。對無法完全密閉的廢氣排放點,應采用集氣裝置收集并處理后統一外排,嚴格控制無組織排放。
(二)水污染防治
1.水污染防治應遵循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和循環利用的原則。
2.采礦廢水宜采用混凝、沉淀或過濾等方法達標處理后進行生產、綠化、生活等綜合利用。
3.鼓勵金精礦預處理過程產生的含酸廢水用于處理氰化尾渣。
4.鼓勵將氰化工藝循環水中的硫氰化物轉化為氰化物進行回用。
5.生活污水經單獨收集并達標處理后宜用于生產、綠化、沖洗。
(三)固體廢物利用處置
1.采礦廢石、浮選尾礦等固體廢物的貯存和利用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相應要求。采礦廢石應優先用于回填利用,或作為建材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鼓勵利用采選過程產生的浮選尾礦進行回填等綜合利用。
2.氰化尾渣等危險廢物的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相應要求。氰化尾渣用于露天采坑或井下采空區回填、水泥窯協同處置、有價成分回收等資源化利用,應采用與利用處置方式相適應的預處理技術,確保滿足無害化要求。
3.宜采用焙燒煙氣、工藝廢水對氰化尾渣進行無害化處理。
4.精煉過程產生的冶煉渣宜返回生產流程再次利用。
(四)其他污染防治
1.噪聲污染防治
(1)應通過合理的生產布局減少對廠界外噪聲敏感目標的影響。
(2)對于噪聲較大的各類風機、破碎機、球磨機等應采取隔振、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
2.生態保護
(1)采礦、選礦工業場地的選擇應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黃金礦山企業應建擋墻,種植被,減少水土流失。
(2)露天開采礦山宜采用“剝離-排土-造地-復墾”一體化技術。
(3)優先采用原生植物覆蓋生態修復技術。
(4)新建、改擴建項目應充分考慮建設期、運營期、服務期滿后全過程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四、二次污染防治
(一)應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管理,減少設備故障、事故的發生。
(二)對儲存、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車間和存在泄漏風險的裝置,應設置防滲的事故廢水收集池。
(三)宜采用臭氧法、雙氧水法等二次污染少的方法對含氰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宜采用臭氧法、雙氧水法、壓榨-反洗-凈化法等二次污染少的方法對回填用氰化尾渣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采用因科法、氯氧化法和降氰沉淀法作為氰化尾渣回填的預處理工藝。
(五)采用氰化提金工藝企業應設置相應含氰廢水或氰化尾渣滲濾液事故收集池,并配套相應無害化處理設施。
(六)在礦石、采礦廢石及采選過程浮選尾礦運輸過程中,應對運輸車輛采取遮蓋、灑水等防塵、防遺撒措施。
(七)氰化尾渣應單獨運輸,汽車運輸過程應采取防揚塵、防雨、防滲(漏)措施。運輸車輛離開氰渣場地前應對車身進行清洗,清洗后廢水應收集后無害化處理。
(八)尾礦庫應采取干灘遮蓋或植被覆蓋、設置截排洪溝渠、設置擋風抑塵墻(網)等防止尾礦流失或尾礦粉塵飛揚的措施。
(九)尾礦庫應按照貯存尾礦性質進行合理防滲,并在壩外設置尾礦庫滲濾液收集設施及滲濾液應急無害化處理設施。
五、鼓勵研發的污染防治技術
(一)井下采、選一體化技術。
(二)智能化礦山開采技術。
(三)浮選廢水尾礦庫前處理回用技術。
(四)無氰提金技術。
(五)金礦清潔氰化提金技術。
(六)廢雜金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技術。
(七)分選回收尾礦中有價組分技術。
(八)高濃度全尾砂充填技術。
(九)建設期、運營期、服務期滿后礦山全生命周期的可跨界服務的資源轉型技術。
(十)氰化尾渣作為建材原料綜合利用技術。
(十一)氰化物應急預警和原位快速處置技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