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電池的發明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末期,當時意大利生物學家伽伐尼正在進行**的青蛙實驗,當用金屬手術刀接觸蛙腿時,發現蛙腿會抽搐。大名鼎鼎的伏特認為這是金屬與蛙腿組織液(電解質溶液)之間產生的電流刺激造成的。1800年,伏特據此設計出了被稱為伏打電堆的裝置,鋅為負*,銀為正*,用鹽水作電解質溶液。1836年,丹尼爾發明了世界上**個實用電池,并用于早期鐵路信號燈。
工作原理
原電池反應屬于放熱的反應,一般是氧化還原反應,但區別于一般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是,電子轉移不是通過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還原劑在負*上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外電路輸送到正*上,氧化劑在正*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完成還原劑和氧化劑之間電子的轉移。兩*之間溶液中離子的定向移動和外部導線中電子的定向移動構成了閉合回路,使兩個電*反應不斷進行,發生有序的電子轉移過程,產生電流,實現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還原反應一樣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從能量轉化角度看,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從化學反應角度看,原電池的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經外接導線傳遞給氧化劑,使氧化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電*上進行。
序號 | 檢測標準 | 檢測對象 | 檢測項目 | |
---|---|---|---|---|
1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總則和規范 ANSI C18.1M,Part 1-2015 1.4.1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 命名 | |
2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總則和規范 ANSI C18.1M,Part 1-2015 1.4.2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 外形尺寸 | |
3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安全標準 ANSI C18.1M,Part 2-2017 7.2.1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 尺寸 | |
4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安全標準 ANSI C18.1M,Part 2-2017 7.2.2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 開路電壓 | |
5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安全標準 ANSI C18.1M,Part 2-2017 7.3.2 | 含水電解液的便攜式原電池 | 振動 |
1、項目招投標:出具權威的第三方CMA/CNAS資質報告;
2、上線電商平臺入駐:質檢報告各大電商平臺認可;
3、用作銷售報告:出具具有法律效應的檢測報告,讓消費者更放心;
4、論文及科研: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檢測需求;
5、司法服務:提供科學、公正、準確的檢測數據;
6、工業問題診斷:驗證工業生產環節問題排查和修正;
1、電話溝通、確認需求;
2、推薦方案、確認報價;
3、郵寄樣品、安排檢測;
4、進度跟蹤、結果反饋;
5、出具報告、售后服務;
6、如需加急、優先處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